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19日 星期五

归侨子女求学有困扰

杨宁 李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19日   第 12 版)

  图片来源:CFP汉华易美网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对于子女的愿望,并成为国人努力工作的最大的动力。这对于海外的华侨华人也不例外。

  作为华人要想在国外出人头地,障碍重重。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多数新侨选择回国发展。但他们面对的最大困难却发生在孩子身上。

  因为多年的海外生活,归侨子女在国内的升学面临诸多困扰。

  回国求学忧多于喜

  归侨子女从小在海外接受西方教育,中文水平与学习环境使得他们难以适应课业相对繁重的中国式教育。

  随父母从日本留学8年归来的小安向记者表示:“在读语文课文时,我发现经常在断句上出错。而且一到听写和写作文就发现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高考语文成绩,假期特意在相关补习机构的住宿班,一对一地学习,但是在满分150分的卷子中最终也只考了九十几分。”小安感叹道。

  从英国回来的张先生在接受采访中介绍,他最大的困扰是儿子回国上学后所出现的不适应状况。张先生的儿子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他所接受的西方开放式教育,注重启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他儿子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一去学校便闷闷不乐。

  大部分归侨子女,对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国内教育环境易产生反感情绪。随父母在英国与美国读完小学的小程抱怨道:“在国外,老师不会仅仅因为学生的成绩落后就总是批评你、指责你。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体育,只要你有一方面突出,老师就会鼓励你、赞扬你。你不会因为成绩差而在班里抬不起头。”

  一些归侨子女,面对中国式应试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据报道,有的孩子因为学校里考试测验的排名,常做噩梦,白天拒绝上学。

  升学之路充满艰辛

  由于教育政策与课程设置的不同,大多数华侨子女理科基础相对薄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赶上国内学生。多数小学或初中回国的华侨子女在重大考试上不能完全发挥出与国内学生相当的水平。

  “高一时我的数学等理科的基础不好,成绩也一直不如其他同学。所以选择了文科。但是到高三才发现,在背诵有关文科知识时有些费劲,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得心应手。”小安答道。

  “虽然在高二一度进入班级前4名,但是最后在高考还是发挥失常,考入了三本院校。”小安补充道。

  国内竞争激烈,社会对于名校的“情结”挥之不去,一些归侨子女为了扬“外语之长”,避“语文之短”,选择进入外国语学校学习,以英语、日语或其他语言作为考入大学的筹码。但是这样的决策,往往使华侨子女在选择专业上受到限制,他们为了上名校而选择相关语言专业,并不能把外语作为工具,进入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深入学习。

  小程也表示,“高考时,我发挥得极差,最后还是依靠英语优势,参加英语播音主持专业的艺术类考试,才考入南京一所三本院校。”小程在本科就读期间,参加暑期项目返回美国,并办理了美国大学转学手续,留在美国发展。

  大多数子女要么进入国内普通院校,要么选择重新出国求学。

  升学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对归侨子女升学有一定优惠,但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在日华侨李先生向记者透露,“我国应该举办归侨子女求学说明会,积极向家长说明国内相关考学情况与形势。大多数华侨在海外生活时间较长,对于国内相关政策与形势把握不准确,因此极易导致归侨子女在选择学校上走一些弯路。”

  小安就因为不够了解相关政策与形势,在中高考均未享受到加分政策。

  与此同时,近年来归侨子女人才流失现象凸显,其原因之一在于归侨子女升学政策等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内容不完善。

  目前,日本等其他国家均有相对完善的归侨子女自主招生等政策来留住相关人才。在教育资源不平等的中国,如果归侨子女能够顺利进入重点大学实现自己相关价值与梦想,在国内进入满意的单位,可以避免人才流失等现象的增加。

  归侨子女学业有成,也会对祖国发展做出贡献。归侨阎女士也表达看法,“归侨子女,大多数曾经在发达国家生活过,得天独厚的社会感受形成了不同于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他们回到祖国,接受国情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够在国内名校进行深造,不可否认,归侨子女将成为祖国财富。”

一生离不开家乡教育的爱国侨领
归侨子女求学有困扰
华人参选 大放异彩
《刘三姐》唱响马来西亚 助当地华文教育发展
华人的安全“保护伞”何时打开?
责编:杨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