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15日 星期一

海外华校“接地气”

杨宁 孔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15日   第 06 版)

  图为小朋友以游戏方式体验沉浸式教学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很喜欢华人学校的教育模式。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将来开办一所自己的华人学校!”18岁的华裔女孩小吕说。随着海外华人族群不断扩大,华人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让华人子女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不忘中华传统,作为华裔子女教育基地的海外华人学校不断探索,改革着他们的办学理念。

  沉浸和纽带  留住中国根

  “每周末晚上的汉语餐桌我都收获很大。老师让我们围坐在餐桌前练习中文,交流的内容也都与中国的传统习俗相关。”小吕在介绍华人学校的教育方式时说道。

  目前,这种沉浸式教学陆续被华人学校应用在教学中。据报道,沉浸式语言教育是近几年在国际流行的语言培训课程。学生们每天花数小时完全沉浸在目标语言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展开互动,通过反复接受新语言信息的刺激,学会用新语言思考和表达。

  华人学校运用沉浸的方式教授语言,同时也教授古代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这些“接地气”的教学方式给华裔二代们提供了全面接触中华文化的机会,深受家长们的喜爱。

  除了沉浸式教学,与家长同堂教学也是华人学校推出的妙招。美国勒星顿中文学校别出心裁地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理解文化。这所由莱克星敦华人居民经营管理的学校,在传扬中华文化上跨出了很大地一步。   

  如今,华人学校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更成为华人联系的纽带。学校定期组织华人聚会,将各地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给前来探亲、语言不通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华人学校定期组织夕阳红聚会活动。为移民二代、三代提供沟通交流的“寻根之旅”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变化和创新  说好中国话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据报道,在西班牙华人眼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让二代华人说好中文,用好中文,时时不忘自己有一颗“中国心”。虽然华人们可以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汉语教学,而真正学好中国文化,却并非易事。

  在西班牙留学的王小可说:“我的华裔同学虽然讲着流利的西班牙语,讲起汉语来却是普通话、方言混杂,经常让我不知所措。”很多西班牙华人来自浙江,在家中交流多使用方言,普通话对他们来说仍是难事。讲着标准普通话的华人学校老师们,就较好地弥补了这一家庭教育的缺陷。

  即使说着流利的汉语,是否能够真切领会博大精深的汉字也是华人二代们的困扰。勒星顿中文学校前校长廖晖说:“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小孩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东西,他们可能回家会跟祖父母说中文,但是读写能力及其他技能却很差。”

  为了更好地提高华人二代们的读写能力,华人学校也是想尽方法。里斯本中文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在葡萄牙高等学院进行“中国文化周”演出,深受好评。学校成功创刊《中文乐园》,设立“华兴书屋”,并组织学生赴华参加“寻根之旅”夏令营。这些都为葡萄牙华人后代学习中国文化、传承民族文明做出了很大贡献。

  发现和探索  传承中华魂

  “中国人的智慧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文化造就了今天中国的成就。下一代华人学好中文,一生受用无穷。”悉尼北区华人商会会长许多伦说。

  从最初的华人在家自行教育到后来的私人老师授课(教师多为华人留学生),海外华人对二代的教育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规范。华人学校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理念,也成为华人二代们的福音。

  尽管如此,作为华裔子女教育基地的华人学校在不断变革中仍面临着一些发展的困境。

  据报道,资金匮乏、校舍难觅、师资不稳定、教材不规范等因素,至今仍是制约海外华人学校发展的重重阻碍。大多数华人学校以教授中文为主要业务,教学时间也多集中在周末等业余时间,能供华人子弟们系统接受中文教育的机会较少。2012年9月,意大利首次批准华侨华人创立全日制私立学院。这为华人学校推广全日制教学,帮助华人子弟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年内将表彰归侨侨眷代表
海外华校“接地气”
华侨华人创新基地落户昆山
淮扬厨艺展艳惊金边
华人房东不好当
海外华商为何屡屡“中枪”?
责编:孙少峰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