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12日 星期五

结束两周医学隔离 面带微笑公开亮相

航天三杰“回放”惊喜旅程

本报记者 余建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12日   第 01 版)

  7月11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与媒体记者见面。  
  刘 芳摄(新华社发)

  7月11日上午9时,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身着蓝色训练服,带着微笑出现在众人面前。这是3名神十航天员在结束两周的医学隔离后,首次公开亮相。

  据介绍,3名航天员在隔离恢复期内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身体恢复符合预期目标。3名航天员精神状态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体重已恢复至飞行前水平,静态心功能恢复正常,立位耐力恢复较快。生理储备功能仍在恢复期当中,还需进一步的康复疗养。

  在隔离恢复的基础上,神十飞行乘组将进行任务后恢复疗养,进一步促进和增强其生理功能储备。疗养结束后,航天员仍需进行3个月的动态健康观察,确保其身心健康全面恢复。

         

  聂海胜:很充实 很愉快

  问:聂海胜你好,15天巡天之旅,你的从容和自信令人印象深刻,对二次飞天的你来说,这次飞行有哪些新的感受?

  聂海胜:与其说是我个人的从容和自信,不如说是整个航天系统的从容与自信。随着国家的发展,载人航天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从容、更加坚定。我们神十乘组过得很充实,也很愉快。与神六不同的是,我们学习和参与两个飞行器的控制和管理,新增加了交会对接、组合体在轨维修实验、空间医学实验等大量的控制和实验任务。我作为飞行乘组的指令长,除了团队的管理外,还要执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责任大,压力也大。最终,我们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圆满完成了任务。

  张晓光:飞天梦 不停歇

  问:张晓光你好,15年坚守梦想,15天飞天圆梦。圆梦之后,你怎么看待梦想?

  张晓光:当我代表祖国出征太空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飞天梦想就要实现了,那一刻,我非常地淡定从容。都说风雨过后是彩虹的美,但是不要忘记,经历过的那些风雨才是我最值得珍惜的生命历程,成功终究是昨夜星辰,勤奋才是不熄的明灯。我的飞天梦将永不停歇。

  王亚平:当老师 真幸福

  问:王亚平你好,中国最“高”讲台上的授课,感觉如何?你的下一个梦想是什么?

  王亚平:首先我们要说这个“高”,是指课堂设置的高度,我们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轨道上,与地面的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40分钟。那是我第一次与同学们进行直接交流,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我感到既激动又幸福。

  关于下一个梦想,与儿时梦想不同,我已经找到了一条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我的梦想就是在这条道路上能够做得更多,走得更远。

  空间站驻留:我们准备好了

  问:聂海胜你作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位中国航天员,是否认为中国航天员已经做好了未来空间站长期驻留的准备?

  聂海胜: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分“三步走”,下一步就是要开始筹备建立我国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员将长期在太空工作和生活。从神五到神十,我们都是在为中长期飞行打基础、积累经验。从我两次飞行的经历看,中国航天员完全能够适应中长期在太空的工作和生活。

  太空飞行:就像小马过河

  问:对两位第一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来说,太空和自己想象的一样吗?在太空有没有遇到有风险的事情?

  张晓光:在太空我们记录了许多美好的瞬间,那种无与伦比的美,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更让我感悟到的是,生命因为坚强而博大,因为努力而充盈。在训练中我们有许多安全预想,在心理上技术上作好了特殊情况处置准备。

  王亚平:做任何事情都会和想象的有所不同,就像那个小马过河的故事一样。这是一次充满惊喜而非惊险的旅程,在太空中自由翱翔的体验比想象中更加美妙,窗外的景色美到令人震撼,我无法寻找适合的语言去描述和定义那样的颜色、那样的轮廓,因为这些在我生命中都是第一次出现。我们很快适应了太空环境,身体状态也一直很好。

航天三杰“回放”惊喜旅程
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李克强张德江会见乔纳森
中方期待“看得见”成果
中俄海上联演落幕
安倍“抱团对抗”必撞南墙(望海楼)
“蛟龙”探海创“三最”
江西 早稻喜开镰
西宁 游客买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