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下降
○爱忘事
○丢三落四
亲,你有智能手机吗?你是个“手机控”吗?如果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Yes”,那你可就要小心“数码痴呆症”的侵入了。
近日,某市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年轻人由于常玩智能手机出现记忆力下降、爱忘事、丢三落四等情况。一时间,“数码痴呆症”成为网络热词,网友纷纷跟帖转载,反思自己的智能手机使用太过频繁。
危机已重重
所谓“数码痴呆症”,是指由于使用智能手机而造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类似于早期痴呆症的迹象,如常常忘记一些电话号码、熟人亲友的人名等等。这个新名词最早于2004年出现在韩国,随后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关注。
目前在我国,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潮流,甚至跨入“必需品”的行列。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2013年3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排在第二位,而且只比位列第一的韩国低1个百分点。
智能手机成为人们娱乐、社交和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很多人机不离手,被称为“低头族”。“‘低头族’过度使用数码产品,会损害大脑将信息转为长期记忆的功能。”韩国心理学家金大真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指出。
病症之由来
那么依赖智能手机为什么会可能引发“数码痴呆症”呢?有关专家表示,首先是由于左右脑的不平衡使用,其次是因为人脑记忆的部分环节和运转效率受到损害。
神经外科教授金荣辅解释,人的左右脑各有侧重,左脑主要负责语言、推理和逻辑,而右脑则以处理想象力、注意力和情感为主。
“过多使用智能手机,则会破坏脑部发展的平衡,出现左脑使用过度,而右脑利用率太低的情况。这不仅会削弱记忆力和集中力的广度,最终造成情感自控能力下降以及认知损害,而且可能导致右脑退化,其中有1/4的可能性会演变为早老性痴呆症。”韩国脑部平衡中心医师边基源说。脑部平衡中心是近年来快速在韩国兴起的行业,专门帮助由于过度使用计算机、手机而产生认知问题的患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则从人脑记忆过程的角度对此作了补充:“人对于事物的记忆包括摄取、储存和提取三步骤,如果长时间依赖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将改变脑功能,对于‘摄取’这一阶段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后两个环节。”
至于记忆的效率问题,大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肖劲松表示,智能手机由于信息搜索的便捷性容易让人变得懒于思考、学习,长此以往,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就会变得越来越懒,记忆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激活,自然会下降,严重者可能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出现“数码痴呆症”。
少年最堪忧
不同于痴呆症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数码痴呆症”呈现低龄化的特征。当下,患有记忆障碍的青少年明显增加,有中学生记不住家门门禁密码,要查看手机才能进门。而由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所受危害也远远超过成年人。
1999年出生的小冉,在北京工艺美院附中上初二,却早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从最初的诺基亚到现在的iphone5,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趋增多、设计的愈发时尚,她也慢慢对它产生了依赖,无论是在课堂间隙,还是乘坐公交,都抓紧一切时间玩手机。
“手机非常的方便,可以帮我做很多事情”小冉说,“比如,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作业,我直接用手机照下来,或者把老师讲的录下来,节省了抄写的时间,又能保证笔记的完整。”
但是小冉的妈妈却对记者表达了她的担忧:“孩子不仅在学习上比以前吃力很多,而且在生活中也变得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很多时候,跟她讲了多少次的东西,她说着‘知道了’,结果一转身就忘。”
其实,类似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小冉身上,据2013年的数据显示,在10至19岁青少年中,18.4%的用户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7小时,与往年相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数码痴呆症”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
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金锋强调:“青少年时期恰恰是脑部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将严重影响他们脑部的发育,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家长和学校要对此负起责任、加强关注。”
事实上,关于“数码痴呆症”的长期影响,相关的医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同时,金锋表示,在科技影响呈现全方位特征的当代,彻底远离科技并不现实。所以,适度使用的原则是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的关键。
链接
防治“数码痴呆症”
1、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工作之外尽量少用数码产品,适当休息,与人交流,享受大自然。
2、努力记忆重要的电话号码、人名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
3、培养尽量手写、亲自计算等习惯。
4、适当服用维生素B,尤其是B6、B9、B12,能有效减少脑细胞死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