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05日 星期五

琼海打“侨”牌

助力“中国梦”

孙少峰 刘葭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05日   第 12 版)

  侨乡第一宅蔡家大院

  琼海美景

  男爱“哥毕黑”,女爱做“粑汤”。这些有趣的吃食反映了深受南洋文化影响的琼海文化。旧时,有客从南洋回,琼海人都会四村八乡的呼朋唤友:“去南洋客屋吃哥毕黑!”“哥毕黑”就是咖啡。

  今天,过去出洋谋生的琼海人很多落户在异国他乡,另一些则携家眷回归故里。华侨和归侨共同构成了琼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贡献己力,建设新侨乡,助力“中国梦”。

  以“侨”为桥助发展

  琼海是海南重要的侨乡,目前人口49.8万,移居海外的侨民55万人,市内有归侨、侨眷、港澳台属15.5万人。无论是浮游海外还是落叶归根,华侨和归侨群体都将浓浓的乡土情结凝聚在每个追寻“中国梦”、“琼海梦”的行动里。   

  在家乡创办农场,给村民提供良种,创办英文专科学校……现年102岁的归侨陈继栋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回乡寻根问祖。此后,为琼海建设添砖加瓦,提携后辈就成为老先生的“夕阳事业”。

  在接受采访时,他手抚庭院中一颗30多年前从马来西亚带回的红毛橄榄。这棵硕果累累的橄榄曾见证了一位老华侨在马来西亚坎坷的创业打拼史,现在又扎根琼海卖力生长,像老先生一样将福荫和希望撒向家乡土地。

  琼侨中反哺故乡的有志之士还有很多。据统计,90%的琼海市中小学校有华侨华人的捐助。除了侨商和归侨主动向家乡抛出橄榄枝,琼海市政府也积极牵线搭桥,将丰富的“侨”资源注入琼海。

  据悉,琼海市政府已建立起便捷灵活的侨资招商机制,主动向侨商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并借海外乡亲联谊活动之机,为侨胞投资琼海搭建平台。中新网数据显示,2011年在琼海市投资的侨资企业有126家,合同投资3.07亿美元,实际投入1.37亿美元。

  “打侨牌,走侨路,暖侨心,兴侨业,富侨商。”这是琼海市的发展经。

  蓝色“侨”风促旅游

  “万泉河水,清又清”,动听的歌声唱出了琼海特色旅游的两张王牌——绿色生态环境和红色革命传统。如今,因海而兴的“侨”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加入领跑琼海旅游发展的“三驾马车”。

  琼海因东临广阔的南海而充满蓝色,从琼海下南洋的侨民们衣食住行莫不深受南洋风俗影响。随着他们的归国流,这股蓝色“侨”风吹回了琼海市,给当地本已繁荣的旅游文化产业再添一把火。

  据报道,在今年3月琼海下属的朝列、美雅、领头、南强、大路坡五村举办的精品农家乐活动中,“下南洋”文化元素最受游客宠爱。其中,朝列村委员会投资48万元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目前营业收入已达55万元,解决就业人数达29人。

  琼海旅游委主任表示,琼海发展乡村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就是独特的南洋文化和本地文化的完美结合。色彩斑斓的异国服饰,多姿多彩的东南亚歌舞,活色生香的南洋美食,南国情调的咖啡屋……“侨风”渐进后的乡村深度游集合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为琼海旅游业注入新活力。目前,琼海在部分村镇试点乡村深度游,取得良好成效后还将在琼海13个镇场推广。

  办好“侨”务共进步

  在琼海留客村,4栋71年前印尼华侨蔡氏三兄弟兴建的楼房依然保存完好。这样的华侨故居在琼海还有很多,这是该市落实侨房政策暖人心的见证。

  诸如此类办好侨务的事例在琼海屡见不鲜。据报道,近日,新加坡华侨陈先生写信给琼海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反映其在原有宅基地上建房被禁之事。经外侨办的积极商讨和合理安排,该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陈先生也很满意。

  在及时维护侨民权益的同时,琼海市还加大对困难归侨侨眷的扶持力度。今年年初,琼海外侨办争取资金5万元,为该市50户困难归侨侨眷家庭发放扶持款。除资金救助外,琼海市还采取侨居工程帮扶、教育扶贫、生产扶贫等多种方式惠侨扶侨。

  7月2日,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在广州出席“华侨华人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时指出:侨务工作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在琼海,广大侨胞正和美丽琼海一起向“中国梦”大步迈进。

助力“中国梦”
和平统一 两岸有很多共同语言
裘援平访泰携暖风
鼓动的血脉联系
责编:孙少峰 邮箱:hwbguo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