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6月22日 星期六

小石桥上看花草

赵志勇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6月22日   第 07 版)

  永通桥一瞥

  来河北省赵县的游客,十有八九是奔赵州桥而来的。与赵州桥相比,同样有着千年历史的赵县永通桥——这座赵州桥的姊妹桥便黯然失色了。永通桥仅比赵州桥晚160来年,也是首批国保文物,如果它不是建在赵县,不被赵州桥的光环覆盖,定然也是一座名桥。

  赵州桥俗称大石桥。永通桥呢,就飞跨在与其相距不到3公里的清水河上,因其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与赵州桥基本相似,但身材和年龄都不占优势,便只能屈称小石桥了。小石桥是唐代永泰年间建造的,不但承袭了赵州桥的所有优点,还有了新的发展。桥的大拱与小拱之比均大于赵州桥,桥体上4个小拱的加大和抬高不仅令桥面更加平坦,便于交通,而且节省石料,减轻了自重,更加利于行洪。这一改进奠定了它在世界桥梁史上的地位。1933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率领中国营造学社的专家来赵县考察,意外发现了小石桥,他写道:“测绘安济桥之后,在赵县西门外护城河上,意外地我们得识到小石桥,原名永通桥,其式样简直是大石桥缩小的雏形。”梁思成特别注意该桥的艺术雕刻,他甚至怀疑小石桥的浮雕风格影响到12至16世纪初期的欧洲哥德式艺术。

  徜徉在永通桥上细心打量,会发现桥的石雕图案的确是很讲究、很值得玩味的,大大有别于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多为花鸟、山水和人物,花鸟图案包括牡丹、莲花、梅、兰、竹、菊以及十字绣球、雉鸡凤凰等民间吉祥图案。人物图案则为历史故事,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舟中鼓琴,钟子期在山上挑柴驻足恭听,画面生动细腻;还有一幅三国故事“关羽灞陵桥挑袍图”,画面上曹操率众将送别关羽,关羽立马灞陵桥上,挥舞青龙偃月刀挑起曹操的赠袍,将关羽的矜持、高傲与戒备同曹操的无可奈何,表现的淋漓尽致。古桥的主拱和4个小拱的券脸上均刻高浮雕吸水兽,寄托着石桥免受水害的愿望。两小拱之间还有高浮雕的河神头像。此外,古桥的桥墩、桥台等处还雕有麒麟、飞马、飞天、金刚力士、太阳神等图案,这种雕饰在我国桥梁史上并不多见。至于桥栏板上的浮雕人物故事和鸟兽花卉图案就更多了,这些石雕作品刀法苍劲古朴、风格各异、意趣盎然。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的趣事,那个时候,家乡的大姑娘、小媳妇时兴做绣鞋垫、绣枕头之类的女红,找不到合适的图案的时候,老人们会告诉她们:“去小石桥上描一幅吧!”直到如今,家乡一带尚流传着“大石桥上看功劳,小石桥上看花草”一说。

外国游客在大连摘大樱桃
中国赴美游客今年可达170万
清凉峰上听鹿鸣
小石桥上看花草
中国旅游小姐8月决出
旅行App 出游小帮手
鄂尔多斯借园博会诚邀游客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