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6月15日 星期六

家乡的驴肉香肠

董竹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6月15日   第 07 版)

  老家冀南,不论是待客还是聚会,只要摆酒席,桌面上就少不了当地著名的美食——驴肉香肠,渐渐形成了“没有驴肉香肠,不成席面”的习俗。

  香肠是很古老的地方美食。北魏学者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就专有一篇“灌肠法”,详细记载了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几乎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香肠。比如,粤地的广式香肠、蜀地的川味香肠、北京的蒜肠等。不过,用驴肉作为主要灌肠原料的,却不能不说是故乡香肠的一大特色。民间有句俗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臆想的一种神物,驴却是活生生的四蹄动物。这种香肠有着栗子色的肠皮,光亮透明,油而不腻,风味清香,看一眼就垂涎欲滴。

  最初,驴肉香肠的制作方法,是先把驴肠洗净晾干,随后,用肉汤调好粉芡,再把熟的驴肋肉剁成肉末和粉芡调匀,加上花椒、茴香、砂仁、豆蔻、桂皮、姜丝等,再用香油、作料和老汤调成糊状,灌入肠衣,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用桃木熏制而成。末了,煮两小时即可。现在,冀南驴肉香肠仍旧保持着传统技艺,配方、灌装、高温蒸煮灭菌,果木熏制,每一道程序都墨守成规。驴肠作为肠衣,可以保持驴肉的原味不变,也是冀南驴肉香肠有别于其他香肠的特征。装肠也是技术活儿,厨师要装得不满不瘦,煮出来才滚瓜溜圆。这个技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述,只能靠在熟练的过程中掌握。在煮肠的过程中,要盯紧锅里的每一盘儿肠子,哪个鼓气了,得赶紧用装了细针尖的长棍捅扎放气。就这一捅,再精良的设备也难以准确完成。另外,火候也很要紧,火候大小,全靠经验和感觉。接下来的熏烤,用的是有淡淡甜味的桃木,炉窑则是用砖块垒砌,和好的黏泥抹衬炉膛。熏烤的过程只有泥土和桃木的香气,煨伴着肉香、芝麻油香,轻轻从肠衣上沁出。肠衣慢慢由淡红色变成了栗子般的红艳,馨香融和着天然的清香,从灶膛里阵阵飘溢开来。

  做香肠的人,都会在院子里搭一个能够通风的凉棚,没有雨雪的天气就在里面晾热烫的肠子。香肠在晾的时候万万不能着了露水。只要是露水打过的香肠,人一吃保准闹肚子。做香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丝合缝。按老手艺人的话说,干什么都不能钻到钱眼子里,不能砸自己的招牌,更不能坏了良心。

  坚守和良心,使冀南的驴肉香肠一直飘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震泽农家菜
美味誉华夏
老年游
亟须推陈出新
家乡的驴肉香肠
香港开启邮轮旅游新体验
寻访武夷山妈祖庙
湖南靖州杨梅节诚邀游客
瑞士奢华酒店联盟在华揽客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