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抱着学科学的念头,严济慈(1900-1996)靠着几位老师的资助和自己的稿费来到法国巴黎,想去巴黎大学理学院上学。
参加入学考试,考高等数学。在国内,严济慈师从数学家何鲁,数学底子好。因此考试非常顺利,成绩被记为优等。结果,还没上课,学校就给了他一张文凭。巴黎大学规定,考试每通过一门就可得到一张文凭,集满3张即可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严济慈一下子轰动巴黎大学。
巴黎号称花都,想玩有很多可玩的。可严济慈十分珍惜留学机会,3年间,不知卢浮宫里有啥,不知塞纳河有多好看,一直生活在清苦的拉丁区。后来,胡适来巴黎一趟,感慨说:“巴黎为灯红酒绿之地,哪里能读书?”严济慈就说:“只有在巴黎读书的人,才是真正能读书的人。”
每天严济慈的生活就是四点一线:旅馆、教室、图书馆、试验室。只吃最普通的面包,配些卷心菜。他给女朋友写信汇报生活时说:国内的老师一直给他寄钱,第一年共给他780元,占全部花费的3/4左右,因此决不能乱花一个钱。有时,严济慈还在情书里把老师给他的钱一笔笔列出来。
这样苦学下来,巴黎大学自建校以来的奇迹随之出现了。严济慈仅用一年时间就考取了3门主课的证书,分别是普通物理学、微积分学、理论力学,获得数理科学硕士学位。
好学生人人爱。法国物理学家法布里教授看上了严济慈,让他跟着自己做研究,并提供各种方便。按照常规,下班后,实验室的水、电、煤气都停止使用,但对严济慈例外。做试验需要的化学药品、感光材料,严济慈只要填张单子,就有人给送来。
“一个人以学术许身,便再没有权利同普通人一样生活。”这话是莫泊桑说的,严济慈就是这么干的。他的字典里没有周末二字,每天清晨带着几块面包进实验室,半夜后才回住处。圣诞节,他一个人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做实验。
学得这么玩命,不出成果天都不答应。他写了篇论文,揭示了晶体压电效应反现象,给老师,想作为博士论文。结果,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时法布里教授刚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第一次出席全院例会时照例要宣读论文。法布里念的不是自己的论文,正是严济慈的论文。这是法国科学院历史上首次宣读中国人的论文。
这事儿第二天就在《巴黎晨报》头版见报了。严济慈成为首个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