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在日前举行的“香港大专普通话教学研讨会”上建议,在公开试的口试部分加入普通话测试,并认为学习普通话有助本港大专生提升“两文三语”优势,提高竞争力。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在香港实施以来来,对香港地区推广普通话起了积极作用。参加测试的人数由1996年的141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9317人次,升幅达65倍。截至2010年底,港人参加测试的总人数已超过7万人次。
会讲普通话有利发展
如今的香港,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论坛及展览,地铁与巴士的报站,客服电话的语音提示等,都能听到普通话。根据香港特区政府2012年初公布的香港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在2011年,大约1.4%的人口以普通话为最常用的语言,较2001年的0.9%高。此外,尚有约46.5%的人口报称能说普通话,与2001年比较大幅上升约13.2个百分点。
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普通话已经说得越来越北京腔了,除了熟练使用儿化音,他在说到某部不喜欢的进口大片时,甚至会很自然地飙出“这种傻电影……”。
香港大学副校长周肇平表示,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各方面的交流日益紧密,不仅有很多内地生及专才来港学习、工作,亦有很多港生到内地发展,随着两地各方面合作日益深化,普通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普通话学习有助提高本港大专生未来的竞争力。而据数据显示,有近80%的受访大专生认为,学习普通话有助毕业后寻找工作,并有利个人发展。
香港某专业人才招聘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他们的客户多为外资公司,在香港设有分支以照顾内地业务。据这位负责人透露:“约六七成的客户倾向于聘用会讲普通话的员工,回归之前,会讲英语是必要条件,而现在会说普通话已成为应聘者必要的能力。”
学校教育助力推广
自香港回归以来,普通话在香港普及程度的跃升,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普通话自1998年起成为香港小学一门核心科目,在1998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都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普通话至初中三年级,接受9年的普通话教育。
来自青岛的管建,现在是香港城市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三年级的学生,他认为,如今香港大学生更重视普通话了,并觉得说好普通话是一个对自身发展来说很重要的能力,应该是与这些年来内地经济飞速发展有关。“两地间电视剧的传播也有影响,像内地观众看TVB电视剧,而香港同学也看《甄嬛传》。”管建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经常在我们学校开展普通话考级活动,香港同学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数还是蛮多的。”谈到未来普通话在香港的发展形势,管建坦率地说:“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教授陈瑞端表示,香港回归前真正能讲普通话的学生很少,很多高校的中文课都用粤语授课。但近年来香港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不少提升。这几年去观看一些朗诵比赛,发现很多本地小学生的普通话像粤语一样流利。
普通话“已不再陌生”
据媒体2012年的报道,“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自1996年以来,已与香港11所大专院校签订协议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
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主席程介明日前指出,香港人将普通话与广东话当成是香港与内地的分界线,间接影响了港人对普通话的感情,但是港人,特别是下一代,需要与内地交往沟通,就不得不讲普通话。
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名誉教授詹伯慧在“香港大专普通话教学研讨会”会上表示,港人应充分尊重普通话“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将“语言作为社会资源”来研习,多掌握一种语言不是增加“包袱”,而是增加“资源”和“财富”。
但有一个事实也不可忽略,以香港教育学院为例,目前仅有一半主修中文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达二乙或以上,水平有待提高。“就普及而言,普通话在港人心中已不再陌生”,詹伯慧同时表示,还应“提高教学要求,深入研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