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

“大黄鸭”能否领香港走出文化沙漠

夏琳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6月07日   第 09 版)

  最近风靡的“大黄鸭”,是香港一家大型商场邀请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公众艺术,希望每个人都能欣赏艺术,与众同乐。可是“大黄鸭”也引来了一番争议,这伴随了你我儿时洗澡时光、随处可见的橡皮鸭子到底是不是艺术?

  “大黄鸭”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群来合照,可人们通常把艺术认定为曲高和寡,需要细读、品味。而鸭子实在普通不过,因而对这只鸭子的艺术价值作出了否定。

  正如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学顾问欧阳柽博士所说:“有些人觉得‘大黄鸭’庸俗,是因为他们认定它没有颠覆性,太和蔼可亲,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得到欢愉,没有了高档艺术和人之间的距离。”

  其实,不管俗不俗,人人都爱“大黄鸭”,跟橡皮鸭子在一起,让我们回忆起了童年,嘴角浮上了温馨的笑,这就是艺术独有的魅力。如同视觉艺术鼻祖安迪·沃霍尔所说:“艺术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拍卖几百万元的艺术品是艺术,在街头看到的“大黄鸭”当然也是艺术。

  香港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现在,香港到处可见类似“大黄鸭”这样的艺文活动,光是上月底,就有亚洲当代艺术展、国际古玩展、佳士德2013年春季拍卖,以及年度亚洲首屈一指的艺术盛事——巴塞尔艺术展陆续登场。“文化沙漠”不再有人提了,但有人又批评,这些艺术展商业气息太浓,铜臭味太重,艺术跟金钱走得太近,就变了质。

  和远离市场的“纯艺术”相比,这样的艺术当然比较“庸俗”,但也正因为它走出了象牙塔,才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为期5天的巴塞尔艺术展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画廊、博物馆和团体, 展出了逾3000名东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据官方统计,入场人次超过6万。

  近年来,港府大力推动文化艺术基础建设和活动,各个企业也瞄准了香港文艺发展,推动艺术多元化,也开拓文化产业。香港政府、各非牟利艺术团体,甚至工商界对艺术的贡献也是不遗余力。

  从中环大会堂的乐团表演,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的摄影展览,到最近西九文化区的充气“烤乳猪”,都是由政府每年拨款资助的各大小艺团举办的。此外,工商界如太古地产也在港岛东设置了一个数千平方米的艺术空间,提供艺术团体举办展览,给香港本地艺术家一个表演舞台,也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

  “大黄鸭”也好,商业艺术展也好,正因它们的大众化,才对大众有足够的影响。正是有了它们,香港人的艺文休闲活动才更丰富。

把周庄“画回”台湾
声音
图片报道
粤语对比普通话
“大黄鸭”能否领香港走出文化沙漠
云南非遗精品将赴澳门展演
责编:王 平 邮箱:cxx@p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