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6月01日 星期六

制止“到此一游”
须靠文明力量(旅游漫笔)

葛 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6月01日   第 07 版)

  (来自法制日报)

  近几天,中国孩子在埃及神庙刻下“到此一游”事件在持续发酵。作为一个旅游从业者,我最初的感受是两个字:“耻辱”。我不赞成对一个孩子进行道德上的口诛笔伐,但我们需要深刻反思。我以为,在旅游逐渐成为一项全民消费,在国民大规模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当预先达成“文明的共识”。

  中国孩子在刻字的时候,肯定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犯罪”。也许他还得到了父母的默许甚至鼓励,想必他对国内景区类似的刻字现象已是司空见惯。这与中国人闯红灯过马路一样,明明是错的,但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这种“错”是可以被原谅、被接受的。

  我得知几个埃及中文导游对这件事情的回应,他们的反映是感到愤怒和难过,甚至“因此厌恶中国人”。在埃及的法律里,损毁文物绝对够得上“犯罪”。卢克索神庙这件3400年前的古老石雕,有了一个永远也抹不掉的疤痕,对这种后果,说道歉根本沒有用。

  事实上,埃及神庙和金字塔上,“到此一游”一类刻字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一个月前,我带着一批中国的乡村教师来到埃及,在金字塔、阿布辛贝神庙、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看到了很多不同国家文字的“到此一游”,但是,这些刻字的日期,大多是17、18世纪。

  我于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17、18世纪的西方游客和现在的中国游客一样,不重视文物的保护,肆意涂写毁坏,那为什么现在西方游客随意在文物上涂写的案例已经极其罕见了呢?结论是:文明的力量。

  只有文明的进化,能让人们渐渐懂得自我约束和克制。如果文明没有到达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个体行为的“不文明”就绝不是个例。当我们在批评中国孩子刻字的时候,也许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把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去了,让我们也跟着蒙羞“中枪”了。但扪心自问,我们没有闯过红灯吗?没有在野外扔过塑料袋吗?没有在电影院磕瓜子说悄悄话吗?

  作为一名旅游业者,我想告诉快速扩容的中国游客:在准备旅游攻略之前,不妨先熟悉与掌握“旅行的文明”,这对大家平安和谐地进进出出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什么是旅行的文明呢?

  一是“遵守”,遵守最基本的普遍规则。比如说:看见红灯就停下脚步,公共场所别大声喧哗,博物馆里有提示标志就别开相机,垃圾要丢进垃圾箱,文物古迹上别乱写乱划。

  二是“尊重”,尊重不同文化的习俗和信仰。比如说,在泰国别摸小孩子的头,进清真寺的时候要脱鞋,和印度人握手千万别用左手,在加拿大一个人开车别上“多乘载车道”。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三是“开放”。每一个旅游者都是“外交大使”,旅行不只是参观,更是对话,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对话。在旅行中,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会欣赏和理解别人,学会自信地和陌生人去交流,才会得到最棒的旅行体验。

深圳生态游 处处皆精彩(美丽中国)
制止“到此一游”
须靠文明力量(旅游漫笔)
小手拉大手
温情亲子游
旅游小城镇建设受到推崇
旅途资讯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