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瑶乡记趣

莫喜生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31日   第 15 版)

  今日天晴不天阴,

  请你带头起个音,

  我们挖地唱歌耍,

  好唱歌来好看人。

  广西桂林市黄沙瑶族乡的《挖地歌》风趣诙谐,酣畅淋漓。据黄沙瑶族乡党委书记莫柳红介绍,当地瑶山每户人家几乎都有数千亩的坡岭,瑶族群众常常几十上百人在又高又陡的岭坡上一字排开垦荒挖地。为解决人力问题,当地流行互相“背工”,即换工劳作。《挖地歌》就这样出现了,其内容分出工、收工或劳作,方式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

  家住围岭上宇庙村的彭远恩是瑶乡有名的“活地图”,常年在外挖采中草药,为村民行医看病。彭远恩讲起10年前的一段往事:那年,他家开挖一片岭坡地,请来了7人帮厨,4人敲锣打鼓唱“歌郎头”(即引子),128人参与“背工”,在长长的岭坡上一字排开,挖地唱歌,热火朝天。

  黄沙瑶族乡位于融安、龙胜和永福3县交界处,所辖5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1000多户瑶苗侗壮汉族同胞,散居在2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最高峰广福顶海拔1500多米。这里的棕树湾、上朝塘、阳家、张家等古村落、古民居错落有致。深山藏美景,雨过天晴,远山近水,翠竹绿叶,鸟兽复鸣,交相辉映;处处云雾缭绕,处处绿树翻滚,处处小桥流水,处处鸡犬相闻,好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黄沙瑶乡盛产木耳、香菇、蜂蜜、笋类、蕨类等山珍野味,还有远近闻名的黄沙鱼,肥嫩酥香,水煮或火焖皆不需放油。做客黄沙,笔者有幸品尝到宽约两指、品相极佳的黄沙干鱼,其味果然非同一般;当地朋友告诉我,现在的黄沙干鱼仔已卖到每千克300元;野生蜂蜜每千克200元。言谈中充满自豪。

  由于海拔高,湿气重,温度低,一年四季瑶族同胞大多围坐火堂烤火叙旧,民俗活动颇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瑶民都要翻箱倒柜,把家中衣物晾晒在木楼四周,称之为“晒龙袍”。一来解除衣物湿气和霉味,二来借机向左邻右舍炫耀其家底。端午,瑶民们过的是“药王节”。当日,各村各寨的采药高手,把自己积月累日在山里挖采的中草药,集中展销、推介。“药王节”是瑶族民间医生展示医术的最佳时机,也是村民们交流养身保健之道的盛会。

被疏忽的天坛斋宫
探访首位华侨富翁陈芳旧居
瑶乡记趣
俄罗斯记者聚焦美丽中国
安徽和县举行南京都市圈龙舟赛
豪华邮轮到访普陀山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