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突击印发、不写编者、也不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字典”,内容差错率远超国家规定,用普通纸张而非辞典专用纸印刷,价格却远高于正版书市场价格。湖北省给学生采购320万册问题《新华字典》曝光后,湖北省教育厅6日表示,要求有关单位停止字典发行;暂不拨付采购资金;若情况属实将全销毁,企业将承担全部损失。
《新华字典》作为我国标志性的重要辞书和工具书,竟然能够出“问题”,令人汗颜。更令人深思的是,伪劣字典由于被孩子作为权威和经典,对于孩子无疑是一剂文化毒药。即便这种问题字典被紧急叫停,也因这么一项文化工程竟然能够出现这样的失误,而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一种伤痛。我们放下这些痛楚,不妨认真分析一下这种“存在即合理”的怪相背后的重要误区。
一是误认为对于孩子免费就不需太高要求。赠品无良品,这是对于普通推销的商品,然而对于工具书则完全不适用。中央财政下拨资金,为全国1.2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每人免费配发一本《新华字典》。这本是一项文化惠民的好政策,却被当做是借机取巧、中饱私囊的良机美差。
二是误认为政府采购就可抬高定价。据媒体报道,中央财政下拨该省的经费为6608万元,免费领取字典的学生应有470万,实有380万,按每本比正版新华字典还高6元的政府采购价计算,出版商年终的利润成绩比正常就可高出2280万元。
三是误认为层层审批就可杜绝大错。这本字典经过教育部门和新华书店、出版社一些“文化把关人”的层层审核,怎能错误百出,这是公众最为不满和质疑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一味依赖教辅利润或靠垄断保护赚钱,满足于暗箱公关、粗制滥造获暴利模式的客观反映。
四是误认为差错率属于正常。盗版《新华字典》中存在注音、字形、释义、英汉对照等多种错误。如把“话把儿”印成“活把儿”,将贝类动物“鲍”解释为鱼类。国标是差错率为万分之一,超过万分之五就应该销毁;而该字典的差错率高达万分之二十。
五是误认为招标过程不会有问题。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新华书店和长江传媒旗下崇文书局三方是利益攸关方。然而三者之间隐藏在公开招标的合法外衣下的利益链却浮出水面。《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采购、招标链的上下游,崇文书局和湖北省新华书店都是长江传媒的全资子公司。外界对此提出“左手倒右手”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