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失传幸被及时抢救】
说起“切巴博”,大家可能都有些陌生。它是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县百巴镇章巴村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由当地艺人以说唱的形式传承于世,说唱内容有庆丰收、祝平安等,说唱中常伴有滑稽的舞蹈。由于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贴近生活,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然而,近年来由于从事此项艺术的艺人或年事已高,或已去世,加上艺人们在传承“切巴博”时往往都是口传心授,因而缺乏记录,致使“切巴博”这门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当地干部群众对此深表担忧。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章巴村工作队(林芝县委组织部、百巴镇政府联合派驻)通过深入调研“切巴博”的生存状况,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将抢救和弘扬“切巴博”作为驻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切巴博”走出了濒危困境,得到有效传承,并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有了传承队伍终获新生】
民间艺术濒临失传,当务之急便是组建传承队伍。工作队队员为此忙碌奔走,他们来到村里年事已高的说唱艺人家里,征求他们有关“切巴博”传承的意见,最终组建了一支由12名当地群众组成的“切巴博”传承队伍。工作队还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了5万余元资金,为队伍购买服装、道具、乐器等。同时,邀请说唱艺人和地县文工团的专家对传承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提高表演技能。
由于“切巴博”缺少文字和电子记录,工作队又组织专门人员广泛搜集整理相关曲目、乐谱、歌词等,并制作成光盘和书籍出版发行。同时将已有的出版成果赠送给村里的每家每户,并永久保存在村文化活动室里。
“切巴博”搜集整理人员在保留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还对其说唱内容、表演形式以及表演道具等进行了大胆革新,大大增强了“切巴博”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使得“切巴博”这一古老的说唱艺术焕发了新的光彩。目前,增加了唱红歌、讲新政等崭新内容,使表演内容由原来的四项增加到了八项;在表演形式上,由原来一人说唱变为一人、两人,甚至多人说唱,并加入多人舞蹈。
【依托农家乐变身“摇钱树”】
驻村工作队还依托当地农家乐,组织“切巴博”表演队为游客表演,实现“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据统计,该村“切巴博”表演队组建以来,已为该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0多万元,队员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章巴村46岁的党支部书记索朗多布杰告诉记者:“看到这么多人关注‘切巴博’,我非常感动,我代表全体村民向大家,特别是驻村工作队表示真挚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就没有‘切巴博’的今天。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切巴博’。”
目前,驻村工作队正在积极协调地、县文化部门向自治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西藏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