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回忆
家乡老街鱼市

谢良宏 谢福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03日   第 08 版)

  图为鱼市
  徐昌平摄 (浙江新闻网发)

  在我的家乡宁波市瞻岐镇,有一条Z形老街,那是一条八尺来宽的石板巷道。记得当年巷道两旁,店铺林立,这儿曾一度是家乡主要的商贸中心。农家田地上收获的蔬菜瓜果,渔家浅海滩涂中捕捞的蛏蛤鱼虾,都拿到这条老街上来交易。因此,老街每天总是热热闹闹的,尤其是鱼行所在的那一段街面,生意更是出奇的兴隆。每天鱼货一到,鱼行门口立刻摆开一长溜装满海鲜的圆篰篮。那亮晶晶的黄鱼、鲳鳊、白虾、红绿头,色彩斑斓的青蟹、白蟹、石斑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那是鱼贩们以最快的速度从海边挑运过来的。他们以批发价从渔民的船舱里提取鱼货又急匆匆赶往老街。为图鱼货新鲜,鱼贩们双肩轮换,一路疾行,途中并不歇脚。

  鱼货一到,老街鱼市便活跃起来了。鱼行里的人抄起大海螺鼓着腮帮一吹:“嘟——嘟——嘟!”这熟悉的螺号声告诉人们“日潮货”到了!于是,老街很快挤满了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顾客。人们提着竹篮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鱼虾,这时候,最忙碌的是鱼市里的“秤手”了。他一边称货,一边报账,应接不暇。老秤手有一手快算账的绝活,只要他一按准斤量,便可立刻报出金额来,分毫不差。秤手用拖着长音的唱诺报账,煞是好听:“祥——祥上账!小虾——!一角八分!”“祥”是鱼贩的名号,账房一听,便会把这笔账记在祥字号的名下,待收市后再结账。十来斤重的马鲛鱼,当街宰杀,大鱼切成了小块,一下子就被候在旁边的顾客们抢个精光。当鱼市散尽,那些透骨新鲜的鱼虾早已成了家家餐桌上美滋滋、香喷喷的下酒佳肴了。

  老街的鱼市属于潮水市,平时空空荡荡,货到热热闹闹。因此,有人曾用“神仙——老虎——狗”来形容家乡的鱼贩子。逢小水潮,这些鱼贩们喜欢凑在庙角里晒太阳,海阔天空地吹牛,当街喝老酒,真似神仙一般;大水潮一到,他们拿起扁担撒开双腿去贩鱼,就像老虎扑食一样勇猛;当鱼货卖光,鱼市散尽,那紧张的神经便一下子松弛了,他们又会像狗一般懒懒散散。其实,鱼贩们是相当辛苦的,特别是在夜潮头里贩货,得在夜间赶路,用来照明的也只有天边的一弯残月和几颗星星。要是碰到农忙“双抢”季节,鱼贩们就得打起“游击战”。他们走村串巷挑着鱼虾送货上门,边挑边喊:“买下饭啰!”待一担鱼货卖完,人也口干舌燥,四肢乏力了。用他们自己的话来形容:“嘴巴喊得出莲花,脚骨奔嘞弹琵琶”。

  每年8月,是东海边白蟹旺发的季节,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磨蟹酱,备“长年下饭”。而家乡老街的鱼市也差不多每天都能销售上千公斤的白蟹。在这些日子里,你随便从哪家门前经过,总能听到“咕格吱”、“咕格吱”的石磨声。

  一晃30年过去了,家乡的老街还在,店铺的痕迹犹存。然而,露天鱼市早已成为了历史,如今替代它的是一座矗立在新村别墅中的新街综合贸易市场。

旅游业如何应对?
手绘旅行正当时(旅游漫笔)
诗意杏花村
回忆
家乡老街鱼市
嶕峣山万亩槐花开
责编:尹 婕 邮箱:travelweds@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