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贺麟:看一天书,蛮满足的(百年留学)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29日   第 08 版)

  1926年,抱着“学术救国”念头的清华毕业生贺麟(1902-1991)赴美留学,插入俄亥俄州的奥柏林大学哲学系三年级,学习西方古典哲学。

  在清华大学的时候,贺麟师从梁启超、梁漱溟、吴宓,研读儒学经典,就立志要翻译介绍传播西方古典哲学。因此,在奥柏林大学,贺麟选修了拉丁文、心理学、哲学史、宗教哲学、伦理学和圣经等课程。

  在此,贺麟的最大收获是接受了德国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实体”学。在研读其代表作《伦理学》过程中,贺麟从那些枯燥、晦涩的公理、定理、证明中,读出了斯宾诺莎对世界人生的玄妙见解。他认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人们受到利欲、情感的奴役,要解除就需要求助于理性,于是产生自觉的道德思想”,与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很像;而斯宾诺莎所说的“实体”其实就是自然,理性所要认识的就是这不生不灭的“实体”,这与庄子的“齐物我、一天地”思想颇为接近。

  学哲学,不意味与社会脱节。1927年,北伐胜利的消息传到美国。贺麟很兴奋,在东方学生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论文《中国革命的哲学基础》,为北伐、革命张本。

  1928年,贺麟毕业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继续修读哲学,同样关心国内政局,发表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导思想》。因为不满芝加哥大学那些空谈经验的实用主义者,贺麟下半年转往哈佛大学,选读康德哲学、斯宾诺莎哲学,并与哲学家怀特海相交甚欢。

  贺麟觉得,怀特海很像宋儒程颢,作风潇洒又朴实,三观深刻又生动。多年后,贺麟还记得怀特海的教诲:“我们不要以学习的态度去研究哲学史,要如同研究现在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样去研究。”

  “哈佛大学的环境和心境都寂静得有些孤闷,唯一可做、想做的便是看书。每天都很有规律地到哈佛-燕京图书馆,左翻右翻地看一大堆书。草草用过午饭,又回到图书馆看书。5时整,图书馆关门,才收拾好当天抄下的笔记,数数看,书翻得不少,蛮满足的。就带着这一点满足感,缓慢地走回寄寓的地方。这样的生活,说实话,虽然孤闷,却使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到自己像一位学者。”贺麟在日记中记述他的学习生活。

  1929年,贺麟硕士毕业,转年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钻研黑格尔,完成了《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试图把儒家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融合起来,推进儒家哲学的现代化。“这篇文章表现了我的一个研究方向或特点,就是要走中西哲学比较参证、融会贯通的道路。”他后来说。

  

这一刻,我们在一起
作业延期的“苦肉计”
贺麟:看一天书,蛮满足的(百年留学)
留英学子行贿导师未遂获刑(热点)
责编:赵晓霞 邮箱:haiwaixuez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