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12日 星期五

打包申遗:是拼盘文保,还是抱团贴金?

杨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12日   第 15 版)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

  滕王阁等八大名楼欲打包申遗

  “中国明清城墙”之浙江台州府城墙的空心敌台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近年来,在众多“申遗热”中,“打包申遗”成为一种特色申遗方法。

  “打包申遗”在国外并不多见,而国内也已经有不少例子;就连老北京小吃这类的民俗也有“打包申遗”的计划。

  文化遗址借“世界文化遗产”之义可以提升名气,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发展。这是目前国内各地热衷申遗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抱团贴金的嫌疑

  打包申遗不像“名人故里争夺战”,没有排他性,有了“世界遗产”的名头,大家都能搭车涨价,易达成合作。但同时,打包申遗也难逃“抱团贴金”的嫌疑。一方面,中国符合《世界遗产名录》要求的项目多,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避免垄断,不希望一个国家一次性申请过多项目,按相关名额限制,中国现在的项目完全被批准预计需要一百多年,只好“打包申遗”;另一方面,申遗成功能够给政绩加分,部分地方政府之间善于达成这种“默契”。个别地方囿于功利性怪圈不能自拔,利用申遗来谋求政治经济利益。

  “打包申遗”,包打得好是一场文化拼盘的盛宴,反之则易引发口水战,其背后的利益纠葛更是错综复杂。其中也不乏和稀泥者。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新建的假古董与真正的古董混到一起“鱼目混珠”,商业利益作祟也使申遗涨价成为中国一大现象。此前,十大名楼打包申遗就因为其中不乏“假古董”而广受诟病,“打包申遗”工作暂缓。

  不难看到申遗的背后,是成本难以控制的弊端。从媒体公布的数据来看,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申遗政府9年花费了8亿元,五台山光景区整治搬迁等费用就花了8亿元,而“中国丹霞”申遗价码则升高到了十几亿。陕西未央宫遗址更是投资125亿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地政府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遗余力。然而,天价申遗,最后要用民众的门票、纳税人的财富来埋单。得失利弊,权衡尤难。

  官员沾光、民生埋单的“申遗政绩”是否为“众望所归”?盲目的古城墙“申遗”还面临着古城人口外迁的问题。人满为患的古城,车流、人流拥挤;城内卫生、市容环境难以保障;各类现代建筑与古建筑不协调,不利于古城的保护,不符合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

  “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要公正、民生要改善,这些远比申遗更重要。不能把申遗作为政绩工程来努力,而是应该作为锦上添花的工作来做。”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讲到。

  不少专家学者也表示,申遗固然重要,但是做好当下的文物保护工作才是重中之重。从以往的实例中,人们不难发现,相对于申遗的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申遗的项目本身而言,其成功申遗之后,便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摇钱树”,而最应该做的遗产保护工作却被抛诸脑后。

  不是简单的拼盘游戏

  打包申遗这个“包”应该怎样打才能既保持个体文化特色,又不失申遗的整体优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央戏剧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李军认为,“普遍价值”、“国家主体”、“世界遗产”和“专家认证”,这四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世界遗产体系”。其中“普遍价值”与“世界遗产”,“国家主体”与“专家认证”,又分别构成这个体系中代表着“普遍”与“特殊”的两极。“国家”向“世界”(大共同体)出让了它的“普遍性”,自身才能成为了“特殊性”(小共同体)的代表。打包申遗不是简单的拼盘游戏,需要的是整体的战略性规划,在组成个体特性与项目统一性之前做好调和,找到二者结点所在。

  在叶青看来,打包申遗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文化遗产的相似性与相关性,在时间上、形式上、内涵上都是大体一致的。在申遗项目的选择上,挑选具有代表性和共同特点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打包,避免质量良莠不齐的混入其中,耽误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被收录。同时,要强化项目的整体意识。如果确定打包名单后,可以组织各方人士共同整理资料,草拟申请,使打包申遗的项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简单的罗列,这样也可以加大申遗成功的几率。最后,要避免一申遗就涨价的现象出现,不要让申遗的成本落到民众身上,完善文化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遏制地方重利用轻保护的政绩冲动。借助申遗的机会,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让民众也感受到申遗工程的好处。

  “申遗大多是政府在做。政府应该先保护,再申遗为妥。政府重在调查资源、编制规划、逐步推进,要注意财力的负担能力。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保护遗址,本身就是申遗的基础。功到自然成,不可操之过急。”叶青强调说。

宋瓷之“魅”(拍场)
打包申遗:是拼盘文保,还是抱团贴金?
悠悠榉溪(中国最美古村)
昆曲传承新五年计划启动
责编:赖睿 邮箱:lairui@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