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05日 星期五

华人之光 闪耀学界

马红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05日   第 12 版)

  图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孟晓犁教授。
  (资料图片)

  据美国华文媒体报道,斯隆青年学者研究奖日前公布了2013年的获奖名单,126名获奖者中包括了16名华人青年学者。斯隆研究奖由著名的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奖励那些在学术生涯早期有所成就的优秀青年学者。众多华人青年学者的获奖再一次展示了华人学者在海外学界的力量。

  风头正劲展实力

  华人学者一直是国际学术界一支重要的力量,过去的2012年,华人学者也有很多精彩表现。

  在新当选的217名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中,有29名是华人科学家。该会的会士荣誉因其严格的遴选程序,被视为是物理学界的最高荣誉。

  另外,哈佛大学统计系主任孟晓犁教授被任命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研究生院的院长,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职位最高的中国人。

  不只在科学界,华人学者的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也受到了很高的赞誉。华人学者徐园的《日本报纸连载儿童漫画的战前史》被日本文化评论家野上晓评论为是日本漫画史研究的一枝新秀。此前,有关报纸连载漫画的研究大都以政治讽刺、社会批判等成人漫画为中心,对于儿童漫画很少论及。徐园的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是日本第14届华人学术奖的获奖作品。

  建言献策谋发展

  随着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海外华人学者也在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华人学者日益关心祖国的未来,两会期间更是积极建言献策。不少华人学者就最受关心的民生问题发表看法,并为中国如何树立新的国际形象出谋划策。

  不少学者都提出中国文化国际化是接下来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文化产品应该快速打入国际市场,打造出像美国奥斯卡一样的国际盛典,让更多的外国人通过传媒的渠道便捷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国情。这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捷径。

  与此同时,得以参与两会的学者则是“责无旁贷”地为学术进言。受邀列席政协会议的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就提交了“构建公平学术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提案,希望能够打破学术垄断,给青年学者更多的机会,以增强青年学者将来在国际学界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交流合作是趋势

  在为祖(籍)国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已经有大批的海外华人学者身体力行地踏上了报国之路。根据日本侨报社的调查显示,“华人学术奖”的14位得主中,目前有11位活跃在国内的高校界和政府机关,其中就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徐园。

  华人学者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引进海外学者方面,国内学界也在尝试不同的合作模式。2008年,南开大学就一次性引进了一支由7位青年华人科学家组成的生物学团队回国任教,引起了广泛关注。

  对于选择留在海外的华人学者来说,在增进同祖国学术交流的同时,他们也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团体的力量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2012年12月,“荷兰华人生命科学协会2012年会暨欧洲华人生物医药联合会首届论坛”在荷兰莱顿大学举行,汇聚了来自法国、丹麦、瑞士、比利时等各大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就相关研究领域和中荷两国如何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华人学者在海外学界的力量,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也加强和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清明:海外游子动乡思
林军:“共圆中国梦”是侨联文宣主题
侨讯
中国达人逐梦 惊艳林肯中心
共圆共享中国梦
华人之光 闪耀学界
责编:孙少峰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