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2000年多前,名医扁鹊对深入骨髓的疾病束手无策,一如现代医学曾对艾滋病一筹莫展。不过,人类征服艾滋病的步伐从未停止。
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可利用在蜂刺毒素中发现的化学物质毁灭艾滋病毒,这还不是唯一的好消息。在3月3日举行的第20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美国科学家宣布,一名出生时即携带艾滋病毒的两岁半密西西比州女婴已被“功能性治愈”。
这是人类抗击艾滋病征程上的第二道亮光。2007年,“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根本性治愈”的艾滋病人。
但蒂莫西·布朗的幸运几乎无法复制。据悉,他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在为治疗白血病而接受骨髓移植时,骨髓捐赠者天生携带着对艾滋病免疫的变异基因,而这样的“精英控制者”是极为罕见的。
与“根本性治愈”不同的是,“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体内仍有少量病毒,但患者无需终身用药,其体内艾滋病毒已得到控制。
研究人员认为,密西西比州女婴被“功能性治愈”的案例,凸显了在极早期采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治疗潜力,其原理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自从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30万到40万艾滋婴儿出生。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4日表示,密西西比女婴被“功能性治愈”的案例为治疗艾滋病儿童带来了巨大希望。不过这一进展是否拥有重大突破性,还要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它能否复制。
据路透社报道,对于大部分在子宫内或分娩时接触艾滋病毒的婴儿,如果立即用猛药,药物的毒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但这名密西西比州女婴出生30小时内就用3种混合药物进行了治疗。出生29天后,她的血液中已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因此,这名婴儿的治愈也是医生们“无心插柳”取得的成功。
或许现言“终结艾滋”还为时尚早,不过,在现代医学的努力下,人类有能力拨开艾滋的阴云重见生命之光。一个没有艾滋的世界,正款款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