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10日 星期日

携带五星红旗 挑战极端温度 探测地月空间

冲天一飞入苍穹 嫦娥红动广寒宫

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10日   第 08 版)

  国产月球车亮相珠海航展

  (资料图片)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日前向媒体透露的这一消息引发关注。

  据悉,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叶培建介绍说,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并且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将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相关数据。”

  第一个“带腿”的飞行器

  “软着陆就是落下不能坏。”叶培建告诉记者,“在‘软着陆’月球的过程中,嫦娥三号要经受如何着陆、如何让月球车从着陆器上下到月面等考验。”他强调,因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为了避障,嫦娥三号会先找寻着陆点,100米处再悬停一会儿,以确定着陆点。

  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其中巡视器位于着陆器顶端,着陆探测器有四条腿用于着陆的缓冲,而自动巡视器有六个轮子用于月面行驶。

  “它们是彼此相通的”,叶培建说,着陆器可以对地面进行直接通讯,巡视器也可以对地面进行直接通讯,两者之间还可以互相通讯。

  “这是第一个‘带腿’的飞行器。”叶培建说,“着陆器将落在月球上,落到哪里就对哪里进行科学探测;月球车释放出来后,在月球表面行走,走到哪里探测到哪里。”

  由于嫦娥三号是一个全新的飞行器,为了确保成功,除精心设计之外,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其功能和环境适应能力。叶培建举例说,比如月球车除在室内月球模拟基地行走过外,还在特选的大沙漠中做过各项试验。“试验队是在前年国庆、中秋假期段完成沙漠试验的。”

  首次实现月夜生存

  由于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器需要掌握着陆自主导航控制、着陆变推力推进系统、着陆缓冲系统等关键技术,自动巡视器需要攻克自主导航巡视、月面生存热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

  在这许多需要攻破的难点中,叶培建认为“首次实现月夜生存是个大挑战”。他进一步解释说:“月球的一个昼夜相当于地球的14个昼夜,白天最高温达到150摄氏度,夜晚最低则达到-170摄氏度。14天不见太阳,就不能发电,不能发电就不能供热,就要接受低温的挑战。但是你又不能给它穿得太厚,因为如果穿得太厚,到温度高的时候,又要热死。”

  到底如何实现既能防热也能防冷?“这就要想办法,办法有很多,其中核心的一个东西是中国从来没有用过的,我们解决了。”叶培建说,“但现在还不方便透露。”

  嫦娥三号将留在月球

  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了测月雷达。有评价认为,“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

  “说‘创举’我觉得有些高了,用‘第一次’比较好,就是别人没做过。”叶培建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说,“其实,选择做什么科学试验,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

  那嫦娥三号的探测任务究竟是什么?叶培建回应说,首先是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对地月空间进行探测。其次,是在月球上进行探测。比如进行“近位分析”或用雷达探测等,然后把数据发回。第三,从月球上进行探测。用望远镜从月球上观测宇宙,因为没有大气层,可以看得很清楚。

  此外,据叶培建透露,嫦娥三号将携带中国国旗。“但这面国旗不简单,需要用特殊的材质,这样才能保证高低温都不会坏掉,而且还不能做得很大。这就需要很多技术。”叶培建说,现在技术已经解决了。“到时候会把国旗拍摄下来传给全国人民看看。”

  据悉,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将完成不同的探测任务。“嫦娥三号出去就不回来了,将会留在月球上。”

  据叶培建介绍,无人月球探测的第三步骤是采样返回。“探月三期工作目前已有序开展,嫦娥五号落月后将会从月球上采集样品并返回地球,那将会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从月球返回等技术。中国的航天技术就会有更大的提升。”

4D打印:让产品自我制造
冲天一飞入苍穹 嫦娥红动广寒宫
太阳风正一帆悬
石墨烯超级电容带来变革
责编:张保淑 邮箱:zbszhang@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