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10日 星期日

我们的文艺需要“接地气”(碰撞)

杜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10日   第 05 版)

  去年,我们国家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国产小成本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创下中国影史多项新纪录,《中国好声音》改变了国内千篇一律的选秀文化模式,电视剧《甄嬛传》在海外掀起中国影视剧的新“华流”……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文化发展、文艺发展,存在的问题却仍然突出,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是,文化的原创力不足,商业功利主义气息太浓,把文化、文艺只当作赚钱的产品来做,真正体现文化、文艺的精神本质,体现文化、文艺的正能量和接地气的作品太少……

  本次两会期间,文化发展再次成为热点议题,参加两会的一些文化界、文艺界的人士,都谈到了文化接地气、文艺接地气的这个问题。

  近日,30集电视剧《劝和小组》,在中央电视台CCTV-1黄金时段播出。一些文艺评论界人士对《劝和小组》给予高度评价:该剧是一部反映中国老百姓的情感与生活的民生大剧,它还原当代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展现中国式的人文关怀,提倡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精神动力。该剧用平实感人的故事讲述老百姓的生活,成功凸显了浓厚的时代感与生活气息,是一部展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非常接地气的平民剧作。

  最新拍摄的电影《雷锋在1959》,近日上映。1959年,雷锋响应号召,来到辽阳弓长岭参加焦化厂建设,度过了一生中最为重要、最富感情的142天,电影《雷锋在1959》即由这段历史改编。这部影片,填补了雷锋题材文艺作品的一个空白,它通过扶贫认义父、冒雨抢水泥、风雪送大娘等几个故事,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情有爱的青年雷锋形象。许多观众赞扬这部电影十分“接地气”,不再简单地反映雷锋做好人好事,而增加了内心情感的表达,尤其是爱情的萌动更是让人回味,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这使人想到冯小刚回答他如何做电影的一番话,他自己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接地气”。文艺要“接地气”,这不仅是冯小刚的创作体会,更是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产生的规律,是文艺作品获得长久生命力的源泉。

  文化上的“接地气”,或说文艺上的“接地气”,就是我们需要树立这样的一种文化观念,一种文艺理念。我们的文化趣味、文艺趣味,不能只专注在那些流行的、猎奇的、戏剧化的、光鲜亮丽的东西上面,不能忽略眼前实实在在的人民大众,应该让人们看到和听到文化的“底层叙事”,社会下层的文化发声,大众草根的文化诉求。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艺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来,需要充满更多的对社会现实的热情,和人文精神的关怀……

我们的文艺需要“接地气”(碰撞)
又是一年艺考时(观察)
文化消费要发激励卡(聚焦)
山水画教师学生作品展亮相北京
老物件展(图说)
责编:郑娜 邮箱:zhengnahw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