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08日 星期五

旅游节庆

不应只是一场秀

本报记者 赵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08日   第 08 版)

  冬去春来,孝堂山文化旅游节、“畲族·风”民俗文化旅游节、南宁赏花旅游节、滁州民俗文化旅游节等多地的旅游节庆活动纷纷闪亮登场。这些年,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节庆活动像一场场嘉年华,把旅游市场装扮得热热闹闹。不少旅游节庆办得有声有色,充满魅力,但也有许多旅游节庆背离了原来的意义和价值,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效果平平。旅游节庆哪里出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彰显魅力

  旅游节庆依托特定的旅游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开放性、参与性强的各种活动,吸引游客并带动旅游消费和吸引投资。从每年各地举办名目繁多的旅游节庆不难看出,地方政府视其为树立形象、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环境的重要推动力。一些成功的旅游节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象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品牌,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河南洛阳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节庆旅游之一——牡丹花会。1983年起至今举办的30届牡丹节期间,洛阳共接待游客19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15亿元。始创于1991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在去年节庆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96万人次,外地游客比重不断增加,占参节游客总数的42.9%,说明其影响力不断提高。拉萨雪顿节历经18年,除举办传统的展佛、藏戏文艺汇演、传统体育竞技等活动外,还设有藏戏大赛、中国藏地音乐高峰论坛等活动,使海内外游客充分享受到了藏文化深厚的内涵。

  此外,潍坊国际风筝会、哈尔滨冰灯节,曲阜孔子文化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凉山彝族火把节、西双版纳泼水节等旅游节庆,已逐渐演变成集文艺汇演、旅游休闲、经贸招商为一体,成为知名的旅游产品。

  症结何在

  在一些旅游节庆红火发展的同时,不少地方节庆过多过滥、盲目跟风缺乏新意、过度商业炒作、行政主导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节庆健康发展之路的顽疾。

  国际节庆协会中国区副总裁彭新良告诉记者,时下,办节成了一种时尚。旅游节庆多到让你眼花缭乱,滥到让你不辨东西。他举例说,某省全年举办的大小节会活动有300多个,全省几乎“天天过节”。特别是9、10月份更是高峰。

  缺乏新意、形式大同小异是许多旅游节庆活动的一个通病。很多旅游节庆的品牌知名度很低,甚至还没有品牌。有的旅游地还存在着抄袭的现象,看见某个旅游节庆做得很红火,也搞一个相同或类似的节庆。

  彭新良表示,有许多的“节”,硬是要与“文化”拉郎配。有些所谓的“节”,看似弘扬文化,实则是商业促销。一些旅游节庆活动加入了过多的商业炒作成分,一些模特大赛、演唱会等与主题无关的活动常常喧宾夺主,使游客产生一种腻烦、受骗的感受,节庆活动也因此变味。

  目前,各地的旅游节庆大多是政府主办。这种运作方式只讲投入不重产出,出现低效率、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致使许多旅游节庆过早退出市场。办节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一些不成功的旅游节庆被百姓称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如何破解

  节庆活动如何为旅游“吆喝”?江苏省节庆协会副会长王洁平建议,人们为旅游而来,因节而聚,因节而欢,因节而庆。所以,旅游节庆本质的定位应该是“城市的名片,旅游的盛事,百姓的节日”。旅游节庆应“以文化为魂,以社会为根,以旅游为核,以大众为本”。

  旅游和城市发展都已进入“品牌时代”。旅游节庆应该成为城市的品牌和名片。与其跟风攀比,不如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找到与其他地区节庆内容的差异性,办出有自己特色的旅游节。一个成功的旅游节应是一个区域特色文化的发掘和弘扬过程,也是一个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弘扬过程。烟花散尽,大幕落下,唯有文化能够让人经久回味。

  如何做出特色?彭新良表示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包括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地方物产和独特景观。比如,云南罗平油菜花节的主题形象是“花海上的喀斯特”,突出的是独特的自然景观。汉阴油菜花节在借鉴罗平经验的基础上,把主题形象确定为“花海农家”,突出农家风情和农耕文化。有了自己的特色,旅游节庆才能从同质化竞争的红海驶向差异化共赢的蓝海。

  此外,政府职能要转变,由指导者变成服务者,这对旅游节庆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节庆要面向旅游市场,面向旅游企业,面向游客。一个国际化节庆品牌的打造需要长期的过程。在运作经营上,要避免产品推广的短视行为,把追求多重综合带动效益作为旅游节会的目标。

晚清第一园的魅力
不应只是一场秀
春日寻美万峰林
小巷旅游品杭州
国旅出境游嘉年华让利游客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