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3月08日 星期五

扬州何园

晚清第一园的魅力

陈华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3月08日   第 08 版)

  何园一瞥

  江苏扬州的何园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始建于1862年。据传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何园曾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后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1883年,大盐商何芷舠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为园林,用了整整13年。园林泰斗罗哲文称之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由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何园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致,1500米的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立交桥雏形。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因为厅似船形,所以也叫船厅。船厅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船厅有何讲究呢?原来,何芷舠家族是靠贩盐起家,运输盐的主要工具是船,东西南北,是一条条的船,支撑起这个富甲一方的家族。大厅修建成船之形状,其寓意也是昭示何家后人,不要忘记先辈的辛劳打拼。

  西园开阔的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3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江南私家园林的妙就在这里,浓浓的诗情画意,昭示着园主的文化格调。

  水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是纳凉之所。池西一组假山逶迤向南,峰峦叠嶂,后有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古木掩映,野趣横生。何园中的水心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今人很难想象,每逢中秋月圆之夜,园主与家人仆人一起,看戏赏月,饮酒赋诗,那是何等的快活! 

  串楼是何园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所谓串楼,就是用游廊把一个个建筑物串联起来之意。串楼分上、下两层,即使在雨天,居者也能免遭淋漓之苦,夏日则能避开如火的骄阳。串楼逶迤曲折,延伸不断。串楼长400余米,绕园一周。如此之长的串楼,在中国园林中非常罕见。人在串楼中缓缓游走,如同置身画中。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回廊墙壁石碑上嵌有古人的诗句。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却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植物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对于植物种植与布局,在何园是颇为讲究的。古人是爱自然的,也是爱绿色的,要不然,怎么会在园中栽培那么多种类丰富的植物呢?梅树、桂树、红枫、梧桐、古槐、芭蕉以及各种花卉应有尽有,极尽生态之美。

  玉绣楼是整个何园的亮点。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之统称,因院中种植广玉兰和绣球而得名。100多年前,何家的男女老少们,就在这样的一个园居空间里演绎他们的喜怒哀乐。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式拉门、法式壁炉、铁艺睡床等等。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人性化需要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地面设通风孔、地下建有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等,可见当时园主的思想是何等开放。

  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匾额借用石涛之墨迹。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书画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古意。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假山内藏有石屋一间,可做夏日消暑之场所。它本非自然而追逼自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 

  何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建筑元素相融合,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奇葩。

晚清第一园的魅力
不应只是一场秀
春日寻美万峰林
小巷旅游品杭州
国旅出境游嘉年华让利游客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