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

小康大智 生态中和(快评)

王如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2月22日   第 05 版)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小康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各类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都是有关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关系失衡、失序和失调问题。单靠工业文明的竞生,社会主义的共生,农耕文明的再生,和原始生态的自生机制,都解决不了这些复杂的人类生态问题。唯有四生合一、合纵连横、绿韵红脉、潜移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希望挑起全球生态安全的大梁。

  生态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整合学问、和谐状态和进化过程。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集自生、共生、再生、竞生功能为一体的高级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生态,实际上是人的生态,是“绿韵”与“红脉”之间的关联。“绿韵”是光合作用赋予的生命力。自然的本色是绿,生命的活力表现在绿。人和高级动物的血液都是红的,人类社会开发利用化石能源的作功过程和热耗散表现出的是红色。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协调绿韵与红脉的耦合关系,即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的文,指人与环境关系的纹理、脉络或规律,是一种时间、空间的生态关联。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经济建设中生产和消费的物态文明、政治建设中组织和管理的体制文明、文化建设中知识和智慧的认知文明以及社会建设中道德和精神的心态文明。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是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未来的美丽中国应该是绿韵红脉文明发展,五位一体生态融贯。建设融形态美、神态美、机制美、体制美和心灵美于一体的美丽家园社会小康、科学大智、生态中和,这就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作者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垃圾处理产业潜能逐步释放
小康大智 生态中和(快评)
义乌洋“房客” 乐住新农村
生态文明型生活方式才最时尚
责编:叶晓楠    邮箱:hwbmlzg@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