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
从纸质阅读到电子书阅读,再到手机阅读甚至是云阅读。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演进,服务人们阅读需求的各种服务应运而生。清华大学图书馆有自动学习功能的机器人“小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具有智能聊天的功能,外形酷似《机器人瓦力》里面的伊娃。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姜爱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图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代替人工咨询方式,通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回复读者的问题,提供7天24小时的不间断咨询服务,同时可以在多个不同平台上部署。”小图的出现引来了网友们的极大兴趣,她迅速蹿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等相继推出的“活体阅读”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活体阅读”起源于北欧丹麦。2000年,丹麦举办主题为“互相理解”的活动,提供了75本真人书供观众阅读。这种将“活人”作为图书提供给读者借阅的方式正在中国兴起。“活体阅读”将一本本真实的“书”摆在你面前,让你看得见、摸得到、可交谈,缩短了以往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和空间上的遥远距离,让你真真实实体验到作者从无声的书本中发出的有声的呼唤。
推起前浪后“生”有为
对新型阅读服务流行的原因,清华大学图书馆原馆长薛芳渝表示,小图和“活体阅读”作为阅读服务的创新,为读者能够提供非常专业有效的服务,它们的流行理所当然。“活体阅读”同样受到了联想集团等一些企业的关注。联想集团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多次开展了生命图书馆项目。生命图书馆的每一本“书”都是邀请而来,也就是一种志愿者。生命图书馆项目负责人丁非说:“这个阅读形式很好,有借鉴意义,能够让青年人了解生命的多样化。”这种灵活真切的阅读方式在今天的“阅读高速公路”上驰骋前行,积极地推动着阅读方式的改变,让零距离阅读改进着人们的生活与未来。
现场版书中“颜如玉”
“活体阅读”将人们的阅读方式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为阅读方式的发展和阅读质量的提升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何克抗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关于‘活体阅读’,我认为,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它具有自身特色,且比较适合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习者;对于一般大学生和高中学生,若把‘活体阅读’作为一种辅助的、非经常性的阅读方式也是不错的。”对于“活体阅读”今后的未来发展,何教授指出,个别特别优秀、专业基础已较扎实的高年级大学生可以把“活体阅读”作为一种常规的、主要的阅读方式。
“在参考咨询服务中引入人工智能,小图是图书馆界在线咨询服务的一种全新方式。”姜爱蓉在谈及小图未来的发展价值时说道,“小图在咨询服务领域(包括图书馆在线咨询服务在内的所有咨询服务)理念先进,为很多大型企业所借鉴,推动了人工智能问答机器人的发展”。目前,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阅读方式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举办周期,依托学校的教师资源,从中优选出学术水平高、人生阅历丰富 的40余人,建设真人书目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读者阅读需求,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真人图书馆活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馆长许耀才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在读人的思想,读人的智慧,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读人也就是在读一本行走的不断更新的书,“活体阅读”将书与人的含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拓展了阅读的内涵,另一方面使阅读在消除人与人之间信息鸿沟的同时,还增加了减少 人际偏见、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