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30日 星期三

港澳台过春节 环球大派对

本报记者 陈晓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30日   第 05 版)

  台湾蝴蝶兰

  香港区花——紫荆花

  澳门区花——莲花

  中国味儿加国际范儿

  澳门是个小城,但最新的统计数字出炉,60多万人口的澳门去年接待游客2800多万人次。

  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是澳门的建设目标,澳门旅游局近日表示,不会把工作重点停留在旅客数量上,而是要深化旅游市场,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推展盛事节庆活动。

  记者在澳门采访期间,曾听澳门人骄傲地说:“我们澳门人最爱过节,我们的节日最多。”“哪个节最重要?”答:“还是春节啦,中国人嘛。”

  澳门的春节和香港一样中西合璧,不一样的是看起来更朴素传统,因为金碧辉煌的场景和香港没有的“试手气”都在各大娱乐场中,街上看到的买花、拜观音、全家老小串亲戚,寻常中更显安详亲切。

  一位北京的记者同行几次到澳门过年,问他的感受,他说:“澳门真是一个过春节假期的好地方,不冷不热,不吵不闹,但年俗年饭一样不少,走路、搭公车就可逛遍全城,经济实惠。可以进教堂,也可以去妈阁庙挤挤;可以逛花市,也可以看各种博物馆;可以吃猪扒包,也可以围炉……总之,中国味儿加国际范儿!”

  “还好,吊着的红布条还写着中文字,让我确信我真的仍在澳门”,一位台湾网友去年春节在威尼斯人酒店的“年年有余”挂钱儿下留影,在网上晒出照片,感慨已错认为身处意大利。

  这就是澳门,可以家常,可以国际,大概这就是2800万游客的源头。

  说到春节的中国味儿和国际范儿,记者认为,香港把国际元素发挥到极致,而澳门呢,将中华传统荟萃一城,让中国味儿拓展了自己的资源空间,吸引更多的国际视线,殊途同归。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十几年来,澳门每年春节举办“内地春节习俗展”,每年集中展示一地的年俗,引入中国各地丰富的传统文化,不仅丰富澳门的节庆活动,也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增长点。安徽的蚌埠花鼓灯、凤阳花鼓、泗州戏、五河民歌、黄梅戏,河北廊坊的焦氏脸谱、武强木刻年画、蔚县剪纸、槁城宫灯,浙江嘉兴的灶头画、海宁硖石灯彩和桐乡蓝印花布,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里坤县的“打春牛”、“城隍出府”,江西吉安的“鲤鱼灯”……这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表演与工艺都曾在春节期间驻足澳门,既助长了澳门的中国味儿,又增添了澳门的国际范儿。

  

  过大年为圣诞压轴

  经过百年的英国统治,香港的英化已渗入庶民生活,从称警察为“SIR”,到“派对”、“泊车”这样的用语,再到全城疯过万圣节、圣诞节,无不印有英国文化的烙印。但神奇的是,祭灶拜祖、打牌守岁的春节仍然跻身其间,红火传承,仍然是香港最重要的节日。

  看满口英文的青年才俊对着祖宗牌位磕头,一身GUCCI的靓女拱手说“恭喜发财”,才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歌词所言不虚。

  而且,早得“商道”的香港人明白节庆就是商机,万圣节、圣诞节已成为世界范畴的节日,不用吆喝,休假的西方人自然前来创下“产值”。但西方人到香港,除了用掉他们的圣诞、新年假期,看点是什么?还是东方魅力、中式风情。

  于是,香港倾力打造奢华春节,响亮喊出“环球派对”的口号,把春节推向国际节日,捷径便是搭上圣诞的马车。当圣诞的彩灯仍亮,缤纷的礼盒尚在,大红的灯笼、精巧的如意结、各种春节的“派对”信息便降临全城,留住“圣诞客”的心,今年不来,没关系,也许你明年宁可把圣诞假期用于香港的春节,因为对于西方游客来说,春节更东方,更有吸引力。

  打造节庆文化和商机是香港的长项,既然是“环球派对”,当然不能只是唱戏吃喝,要在春节传统中融入西方人看得懂、能欣赏的环节,于是,鞭炮在此变成了烟花汇演,踩街变身为嘉年华,市集串连成购物节,拜神变为“许愿树”——让熟悉圣诞树的老外们心领神会。香港的春节,每个传统年俗都在,但每个年俗都与时俱进,色彩更亮眼,元素更多元,语言更国际化,超出了满足猎奇心理的低层次,升格为国际级的“环球派对”,有农耕的传统,有声光电的惊喜,有东方的内敛,有西方的奢华,让外国人在此既能感受热闹,又想看出门道,而中国文化的门道,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看清的,那好,下次再来!

  

  春节是一张新“名片”

  在台湾采访期间,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便是台湾孔庙说英语,无论是马英九主持的祭孔大典还是义务导游的志工,都有全程英文翻译。记者询问台北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为什么祭孔要全程英文翻译?”他答:“我们不希望关起门来拜孔子,我们想向全世界‘行销’孔子,同时也是行销台湾。台湾不大,之所以还有点名气,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行销’精神。”

  说起通过展示传统“行销”自己,最好的时段莫过于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春节。台湾早就把过春节与文化传播、城市名片结合起来。去年春节过后高雄有一场讨论,那时元宵灯火在五月天演唱组的摇滚旋律中落幕,高雄市民还沉浸在灯影花香的节日快乐里,高雄市政府马上算了一笔账:人流突破800万,灯会创收8亿多元(新台币)。这本是一项政绩,一张喜报,但高雄市议员李文良在假期上班后提出问题:高雄灯会固然能吸引许多台湾各地的观光人潮,但在内容上必须再结合其他主题,才能吸引国际观光客,目前看高雄灯会的外籍游客多是顺道而来,并非为了高雄灯会专程而来。

  灯会如何国际化成为一时的话题,从议员到市民献计献策。一场关于灯会的讨论,折射出台湾的春节早已不是自娱自乐,而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春节“行销”,有策划,有落实,有总结,行销文化,行销城市。

  除了外国人一目了然的灯会,台湾把所有的年俗都精心包装“上市”,比如“最土”的年俗——到庙里烧香拜佛,台湾人也想出办法让它“国际化”。嘉义市城隍庙今年春节开通网上点灯、抽签、掷茭,并设置了英文、日文频道,有值班人员在线和老外对话。城隍庙设计了各种活动,隆重推出“网上城隍”。近日有一位外国客人上门,庙方马上就叫来媒体,在媒体的见证下,这位老外抽了一个上签,签文是:风吹云散尽,明月朗中天;广寒宫殿启,丹桂赠青年。“什么意思?”在向老外解释广寒、丹桂的同时,中华文化就这样传播了出去,春节抽签的年俗也就走出了庙门,通过记者的报道,“网上城隍”走向世界。

 

  编后语: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记者私心以为,世界节庆虽多,中国的春节于寒尽之时拉开序幕,是天下最有情、最祥和、最饱含希望的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无论经历怎样的国恨家仇,都把春节的喜庆传递了下来;环球派对,让你玩遍古今中西,得风气之先的港澳台又率先把春节推到了世界的面前,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祥和与希望,带着现代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

教堂+舞龙
说派对
港澳台过春节 环球大派对
花市+新品
老外+财神
责编:陈晓星 邮箱:cxx@p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