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26日 星期六

朱仙木版年画

传承千年的乡村记忆

王 彬 周首义 黄守部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26日   第 07 版)

  龙年的隆冬时节,中原大地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大雪。我们从郑州踏雪出发,前往历史上商贾云集的运河“大码头”朱仙镇,追寻和感悟朱仙木版年画里的乡村记忆。

  中原乡土木版年画之“源”

  朱仙镇是战国时期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朱亥的家乡,当地人认为朱亥是神仙,为纪念他就把镇子改为现名。明末时,朱仙镇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齐名,合称为四大名镇。

  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兴于北宋,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东京市井皆印售门神、钟馗桃符及天行帖子,就连宋室宫廷也开办了年画作坊。北宋后期,金兵入侵,京都沦陷,木版年画业被迁至20公里外的朱仙镇。到了明清时期,朱仙镇因河陆四通八达,商铺林立,成为了中原地区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迅速恢复。据记载,当时,朱仙镇共有116条街道,年画作坊有290余家,作画艺人2万多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大量生产,至十二月初上市,来自山东、安徽、江苏、广东、宁夏等省和本县的客户纷纷前来订购。

  中国历来有贴年画的风俗,特别在农村更为讲究。每到年关临近,即使生活困难的人家,也要买(请)些年画贴到门上,因为年画不仅增加节日气氛,还表达了人们朴素的情感和意愿,比如五谷丰登、宅院安祥、辟邪驱灾等。不同的人对年画的欣赏角度也不同,比如门神,年老者多选福禄寿,婆媳多选麒麟送子,孩童则选趣味十足的五子夺魁。不同的门,要贴内容不同的年画:家庭大门上的年画要贴武将,而院内房屋的门上多贴文官,堂屋的中堂常选五子登科、合家欢等。 

  近千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绵竹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产地,正是由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民俗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一些年画艺人在搜集整理古版年画的基础上,又创作刻印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年画版,先后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和研究会。

  独特艺术显示淳朴审美

  据朱仙镇木版年画老艺人尹国全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采用的是木版和镂版水印套色工艺,其中木版首先需选上好木板,如红木、榆木,用香油浸泡七八天,使木质松软。刻版中的人物造型继承传统线描的技艺,有阴有阳,粗细对比强烈,脸谱造型融会戏曲明暗开脸和装饰勾画的手法,刀法粗犷,整体感强,很有中原地区独特的敦实、健壮的艺术风格。

  镂版也叫漏版,一般设置为槐黄镂版和水红镂版。朱仙镇的镂版印刷是传统的古法印制技术,先用数张纸裱厚,浸透黄蜡或桐油,晾干后将需套印之处镂空,用色漏于画纸上。宋代赵希鹊在其《洞天清禄集》中称之为“响拓法”。这些技艺至今仍为民间艺人承袭使用。

  多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构图一直传承传统技法,整个画面饱满、紧凑严密,上空下实,面部与服饰疏密相间。如一对门神的两个人物,完全对称,装饰性很强,人物造型古朴、淳厚、庄重、大气,深为民间百姓喜爱。这些年画的造型遵循的是不求形似,只求神似。正如宋人吴自牧在其《梦梁录》中所记:“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亦蓄寓褒贬于其间耳。”使各色人物生动传神,容颜古秀,褒贬分明。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民间,产于民间,用于民间,反映了人们淳朴的审美情趣。为此,在年画创作上形成了成熟的画理和口诀。如在人物构图造型上有“要想门神好,头大身子小”,在色彩表现上有“画面无正经,新鲜就中”,在人物形象上有“将无脖项,少女无肩,佛容慈祥,神像威严,贤人目聪,美女丹眼,文神岸然,武神强悍”等口诀。

  旅游发展带动传承创新

  雪住风停。朱仙镇年画一条街上,不时有一些外地来的客人在年画店里选画。走进正在做年画的店铺,却看到了另一番繁忙的景象。尹国全坐在案台前,有条不紊地用刷子蘸上秘制的颜料,在陈年雕版上刷上染料,再用其它颜料抹刷一下宣纸,如此连续四五遍,一张色彩饱满、活灵活现、欢快喜庆的年画印成了。

  尹国全告诉我们,他家除了年幼的孩子,其他人都会做年画。尹国全6岁起就和父亲上印画台,开始学习制作《二灶》、《五子登科》,直到成为年画制作行家。现在他还自己雕刻木版,存有刻版450块,反映出当地木版年画的水准,极有收藏价值。“有感情,舍不得丢弃。”尹国全这样解释为何能坚持年画创作。这样的老艺人还有不少,其中不少人还是国家、省级民间艺术家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是由于这些老艺人们的坚守,有着近千年历史文化、蕴含着浓郁乡村气息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才得以经久不衰。

  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艺人有40多位,年龄大都在65岁上下。一位年画老艺人说:“木版年画要有创新,尽可能地让老艺人‘传’,中年人‘承’,年轻人‘创’,才能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生生不息,造福后人。”

  近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随着文化旅游的大力发展,显现出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文化学者冯骥才多次来朱仙镇考察,对木版年画发展和传承极为关心,多次倡议把朱仙镇木版年画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随后,这里建起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年画制作从以往零散的家庭作坊转变为集中店铺制作。2011年3月,中国朱仙镇木版画博物馆正式开始开工建设,冯骥才还亲自题写了馆名。

北碚赏碚
传承千年的乡村记忆
社旗九宫八卦阵引游人(旅游快讯)
丹阳成首个旅游产业创新实验市(旅游快讯)
公告
金字山观“玉笔朝天”
责编:尹 婕 邮箱:travelweds@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