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是中国多少年的旅游经典。但去过桂林去过漓江的游客有多少人知道,漓江水从哪里来?漓江的源头在哪里?
目前,漓江水源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既保住漓江水源、又保证竹产业发展成了新的问题。让我们登上漓江源头猫儿山,去看看那里的传奇,也找找问题的答案。
也许还有人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一则新闻:二战期间失事的一架载有10名飞行员的美军大型轰炸机,52年后才在广西猫儿山被发现,可以想象猫儿山是如何的深幽险峻,人迹罕至。而这个跨兴安、资源两县的猫儿山,就是漓江的发源地。
不久前记者登上了海拔2141.5米的猫儿山主峰,在雾气弥漫、狂风撕扯、冷雨横扫的“华南之巅”附近,看到了“漓江源”——苔藓林中的高山湿地。
顶峰上的狂风被茂密的树林阻挡,静谧的林中,山茶悄悄开着玫瑰色的花朵,几只小鸟在竹丛间啄食,粗粗细细的枝干上布满毛茸茸的苔藓,地面上是厚厚的落叶,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水就在下面蕴集。
猫儿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其中60%是原生林,大部分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涵养的大大小小河流有39条,不仅是珠江水系的漓江与浔江源头,也是长江水系的资江源头。从清代起,猫儿山就是官府立碑保护的水源地,上世纪50年代,猫儿山因交通不便而免遭砍伐,70年代公路修通后,因为发现珍稀的铁杉林而受到当地政府重视,成立了水源林保护站,最终在1982年建立了保护区。现在的猫儿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然而,漓江水源保护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漓江流量在数十年中减少到不可思议,最直观的数据是,漓江可供游览的航程从过去的80多公里,缩短到区区6公里。漓江上游已经修了3座水库为漓江补水,还不够用。
生活在猫儿山脚下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84岁老人周忠文说:“没觉得雨下得少了,但是河道窄了,河水少了。”他指着眼前茂密的竹林说,这就是原来的河床,没水了就种了竹子。
桂北山区在近20年中大力发展竹产业,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唐东明曾经在华江乡工作,他说:当地已经形成完整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的竹产业链,这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吸纳了大批年轻人在家乡安居乐业,减少了外出打工,也减少了儿童老人留守现象,竹产业促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良性循环。
但是漓江的水少了。由于改种竹子,阔叶林减少,使高山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而竹林又有极强的扩张能力,从山脚向山腰大面积延伸,高海拔森林涵养的水源流经竹林时被吸耗掉很大部分,致使下游的水量严重减少。唐东明现在转而做保护区工作,如何既保住漓江水源又保证竹产业发展成了新的问题。
在猫儿山隐匿林间的高山湿地附近,海拔1600米-2000米的区域可以看到很多铁杉。朦胧的大雾中,一株株铁杉挺拔壮美,好似健硕版的黄山迎客松。
铁杉是第三纪地质时代遗留的“活化石”,中国特有的珍稀古裸子植物,在中国南方分布广泛,木材抗腐能力强,坚实耐用,却由于大量砍伐,很多地方仅存残株。而猫儿山保护区内的铁杉还有近3000株,高20米以上的大树有上千株,一株“千年铁杉王”树高40米。猫儿山保护区的高级工程师玉伟朝介绍说,铁杉喜阳,生活在山顶附近,大树成林后阳光被遮蔽,减少了蒸发量,林下形成阴暗的湿地,积蓄着珍贵的水源。
猫儿山高山湿地的最新传奇是一种小小的两栖动物——猫儿山小鲵,长得有点像蝾螈,只有10厘米长。听说上山修路的工人捉吃当地瑶族所称的“沙木鱼”,保护区科研科副科长玉绍能几次上山去找。先找到幼体,后找到成体,最后在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周放教授的帮助下,鉴定为小鲵家族的新成员,2005年发表定名为猫儿山小鲵。
任何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猫儿山小鲵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沼泽池塘内生活,以水生昆虫为食,与高大的铁杉,美丽的山茶、杜鹃做邻居,它是古老原始的生态系统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也许我们还不能认识这个环节的重要,但正因为如此,保护它们及其栖息地才更意义非常。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周善义说:“动物是环境变迁的风向标。我在猫儿山野外考察30年,山青水秀似乎依旧,虫子蛙类却少多了。生物多样性的受损,无疑说明环境已经变差。”
以往国人说起动物,首先想到的就是吃。俗名娃娃鱼的大鲵就是因为味美而被捕杀几近灭绝。对其他物种,人们也是首先考虑直接的经济利用,如砍伐铁杉做家具。而在人口增加、资源稀缺、生态安全受威胁的今天,人类被迫重新考虑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玉伟朝说,保护区与科研人员采取人为干预的办法帮助铁杉幼苗成长,也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扦插繁殖,已经达到75%的成活率。这绝不仅仅是为了利用铁杉的木材。唐东明特别跟记者强调,保护区会尽快联系有关部门来立项考察研究猫儿山小鲵,不能再让它“数据缺乏”。这也绝不是为了能吃到“沙木鱼”。
这就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把山水、物种、人类放在一个生物圈中统筹考虑。铁杉、小鲵的保护,就是漓江水源的保护,就是当地民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与当地民生是一个系统,一味发展经济,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片面强调保护,不考虑民生现实,也失去了保护的初衷。
唐东明认为,不能因为水源减少就限制竹产业发展,百姓如果生计无着,社会问题巨大,还会有人盗伐偷猎,保护也难以为继。研究毛竹生理机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改造竹林提高产量来替代单纯扩大竹林面积,是努力方向。而研究毛竹与其他植被的演替,阻止毛竹的无序发展,保护区已经做了实验。玉伟朝说,猫儿山丰富的杜鹃、野八角、水青冈等树种都可以与毛竹抗衡,已有几百亩杜鹃和野八角林成功阻挡了毛竹的入侵。
唐局长正考虑在猫儿山开展深度的生态旅游,让桂林与周边城镇的市民和来漓江旅游的客人认识猫儿山,认识漓江源,认识铁杉和小鲵,观赏杜鹃、山茶、野八角、草珊瑚……认识我们身在其中的这个重要的生物圈。
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态问题不断显现,猫儿山出了考题,其实也给了答案,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