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18日 星期五

名人之累谁之过

张家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18日   第 10 版)

  岁尾年初,各大电视、报刊、网络“年度人物”纷纷揭晓。于是,一些名人频频出镜,今天“市台”,明天“省台”,后天“中央台”,头顶各种“桂冠”,忙得不亦乐乎。

  获奖之盛、采访之多,让名人们“累得不行”。“名人之累”,与媒体一哄而起式“追星”有很大关系。媒体总想着靠名人“撑脸面”,提高收视率、点击率、影响力,于是各类评选“你方唱罢我登场”,让名人疲于应付,不堪其扰。难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笑称最希望“结束本次访谈”。 

  从名人自身来看,在面对各种奖项和媒体时,名人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不愿驳别人的面子,只好忍受。正如巴金所说的那样:“我实在痛苦。我常常不愿伤人,结果只有委屈自己,我的生活中充满矛盾,也充满烦恼。我说我一直在为消灭矛盾而奋斗,可是我不够坚强。”冰心为此专门致信巴金:“‘名人’之累,有时总不能避免,避免了仿佛显得骄傲,说实话,我并不抱怨。老弟,忍着点吧!”

  还有一种则是乐此不疲,“心向往之”。不管什么奖项,不管谁人邀请,统统来者不拒。在他们眼里,出镜越频,获奖越多,不但扬名立万,而且有利可图。但是,这样的人,到头来,不是被“捧杀”,就是被“棒杀”。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少年天才,到处露脸,疏于修习,最后“泯然于众人矣”!

  作家肖复兴先生说:“文化名人需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即便再学有所长,哪怕是学富五车,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遇水搭桥,见山开路,处处逢凶化吉。文化名人不是万金油,可以随时擦;不是胡椒面,可以到处撒。”对于那些喜欢抛头露面的名人来说,如果没有选对过河的“桥”和“船”,昨天的“诺曼底”就可能成为今天的“滑铁卢”。

  对于名人出镜,王选院士也有一段经典论述:“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这种清醒认识,值得深思。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聘书、荣誉、频繁的社交活动和采访接踵而至。于是,他们化装躲到了偏僻的乡村。当一名美国记者找到他们时,居里夫人很坦率地告诉他:“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出名挂号的事忙多了,用在事业上的心思精力就少了。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鳞,对自己有一个评价:“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正是这样不事张扬,不愿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的人,才能撑起我们的事业,才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文化守护者70岁又出发
名人之累谁之过
郎朗南京奏响新年音乐会
陈云林看望洛杉矶侨领
光头孟非 特别“月老”
两岸知名画家联袂创作
李安亮相金球奖红毯
责编:刘 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