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

马拉松引领“厦门Style”,跑你!

王大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11日   第 03 版)

  比赛当日,厦门马拉松形象大使——台湾艺人桂纶镁(右)和美国短跑名将加特林赛前展示“厦门Style”。
  (新华社发)

  1月5日上午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开幕仪式上,台湾金马奖影后桂纶镁和美国短跑飞人加特林两位嘉宾秀出了特地排练的助威动作:厦门Style,跑你!让现场73896名参赛选手HIGH到极点。如今马拉松举办地越来越多,厦门赛事的独特魅力,又在哪里?

  “跑者心灵的聚会”

  10年前,20岁的聂鹏正在厦大读大二,跟同学们一起参加了首届厦马,“跑到20公里我就觉得非常艰难,想过放弃,但坚持下来了。”其后每次比赛小聂都克服重重困难如约而至。他说厦马最吸引自己的,是今年组委会为届届不落的8位选手提供了永久号码布。兴奋的他给自己定下新目标——再跑10年。

  2013年厦马是阿保的初次尝试,在和大家分享“人生的第一个奖牌”时他快乐地表示,“我人生的马拉松从38岁开始。”

  41.195公里的赛道更像是一个嘉年华。很多选手化装成超人、蝙蝠侠甚至男扮女装,加上狂欢人群中夹杂众多红马甲的志愿者,相映成趣。一名跑友更在跑完全程后,在终点跪地向女友求婚成功。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张斌透露,未来马拉松赛事的转播,可能会更加关注个体的表达,“将两个多小时的奔跑变成跑者心灵的聚会”。

  张斌等人也受邀参赛并完成个人里程挑战,共同募集了一笔爱心善款,将由公益组织“爱心衣橱”购买892件冬衣,捐赠给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在厦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思杰看来,马拉松赛道上现在又有了一边奔跑一边做慈善的人,这是另一种境界,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很有主场的感觉”

  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城市都希望通过打造赛事推广城市形象。众声喧哗中,很多业余跑者都将去厦门跑马拉松作为每年赛事规划中的重要一站。厦马的吸引力,源于它已经注意塑造自己赛事品牌中的独有文化。比如设立永久号码布,就彰显出对普罗大众选手的关注和重视。

  得地利之便,厦马是大陆距台湾地理位置最近的马拉松赛事,每年都吸引诸多对岸选手参与,今年同样充满“台湾风情”。不少厦门民众用闽南语为台湾选手加油助威,这让他们非常感动,表示“很有主场的感觉”。

  比赛当日也一改几天来的阴冷,风和日丽、空气清新。7万人共同奔跑在厦门环岛路,边跑边领略秀美的海岸线风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赛道漂亮和选手众多,让厦马跻身“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今年的比赛更是将这两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但7万多人拥挤在不算宽阔的赛道上,创造赛事纪录的同时,也给组织、管理、后勤、医疗、交通等等带来相当大的挑战与困难。或许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吧。下一步,还需要组织者进一步优化才行。

  “跑步是一种乐活方式”

  “跑步是一种乐活方式。”受邀担任赛事健康形象大使的桂纶镁如此阐释厦门Style的创意。她甚至希望将来有机会也能一试身手。 

  据了解,包括厦门在内,2013年中国预计将举办44场马拉松赛。但相较于日本每年216场、美国每年789场,数量还是远远不够。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段世杰在厦门表示:“中国的马拉松赛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对此,业余跑者在乐观的同时,也显得非常理性。参加本届厦马的《跑者世界》杂志市场部副总监赵全明就直言:“数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赛事带动更多的人热爱马拉松运动。”据粗略估计,2012年中国能够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只有3万人。跑步人口比例太少,市场培育不足,这项运动显然还需要更多人参与才能壮大。

  在段世杰看来,马拉松赛事举办更像是一项“惠民工程”,马拉松赛事的场次和参与人数逐渐增多,恰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的任务就是提供这个公共服务平台。”

  张斌从厦门马拉松的体验出发,认为跑步是一个城市的选择,也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作为一种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它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在厦门这个城市享受马拉松,正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后,越来越多人去选择的乐活Style。

曾厝垵归来感(海西时评)
马拉松引领“厦门Style”,跑你!
柘荣剪纸
阿里家书牵动闽藏情
困难父女喜得善款
生态文明之旅巡展启动
让“偷拍哥”无所遁形
2013海洋旅游年启动
福州边检送证进港区
责编:王 昭    邮箱:gtbhwb@people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