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1月11日 星期五

曾厝垵归来感(海西时评)

王 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1月11日   第 03 版)

  一到厦门,朋友就拉着我说:“走,带你去曾厝垵看看。我以前去过那里的一家民宿,很有特点!另外,那里有些特色小店不错,值得一看。”当天晚上,我们就乘兴往曾厝垵而去,结果是败兴而回。

  朋友力荐的那家民宿,我们没找到。天黑找路,本来就不容易。更要命的是,我们向当地几个店家问路,大家的意见莫衷一是。结果,我们在曾厝垵里兜来兜去,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原来,被问路的店家都是近期进驻,并不谙熟曾厝垵的地理。朋友也一个劲儿地感叹,半年没来曾厝垵,竟然有一半的店铺是从前没见过的。商业畅旺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流连曾厝垵一番,不难发现其中隐忧。

  早就听说,曾厝垵所以声名显赫,是因为其中的人有意思。这里原本是个渔村,早年间有些艺术家或是特立独行的人进驻。精品店、沙龙、酒吧、民宿,店家经营生意的同时,也经营心情。“如果老板看你不顺眼,很可能就不做你的生意……以前的曾厝垵有意思,其实就是因为人有趣。”另一个曾经无数次流连曾厝垵的朋友总结道。

  然而伴随声名渐起,游客纷至沓来,资本看上了这里。昔日安闲的氛围日渐充斥商业的气息。一些早期进驻的店铺离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批模仿者。在后者的店铺里,满眼是似曾相识的商品,即便有着雷同的装潢,也因为主人的气质而多少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这种内在与外表的矛盾有时会突出得令人瞠目。有座民宿把外墙全部涂成蔚蓝色,相信白天一定很是养眼,但稍加注意便能看见,庭院里飘挂着主人家的内衣裤,令人登时想起四个字——“大煞风景”。

  盲目的逐利催生没有灵魂的模仿,结局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不下去。相信市场已经开始教训这样的无序。街巷里的广告栏上,店铺转让的信息贴得比比皆是。

  不过,当下的问题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地管理就能解决。欠乏周详考虑的管理所造成的危害,常常比市场的无理性来得更大。在保护文化个性与维持商业发展间寻求平衡,不是曾厝垵一地面对的课题。

曾厝垵归来感(海西时评)
马拉松引领“厦门Style”,跑你!
柘荣剪纸
阿里家书牵动闽藏情
困难父女喜得善款
生态文明之旅巡展启动
让“偷拍哥”无所遁形
2013海洋旅游年启动
福州边检送证进港区
责编:王 昭    邮箱:gtbhwb@people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