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作家李天岑,以现实题材小说著称,尤以《人精》、《人道》、《人伦》劝诫小说三部曲著名,其作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小鼓大戏》在中央台3次播出,20多家省市台轮番展播,荣膺第25届电视金鹰奖。他任地级市领导干部多年,因文而名后兼河南作协副主席,被戏称“文章太守”。
李天岑少时家贫,有时连红薯饭都不够饱,为生存担副挑子走村串庄做剃头匠,深知民生唯艰。曾任职150万人的县级市邓州市市委书记,此地花州书院为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处,他倡导和践行新时代“忧乐精神”。他说,一个领导,要能够为百姓操心费神而失眠,能够在看到群众贫困时直冒冷汗,才能达到忧的境界。他经常到乡下找人聊天,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头对头蹲地上,啥都说,很开心,接地气,既了解民情,便于工作,又可搜集素材。他任职间,是邓州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处身官场,他看到许多人忘记过去背叛宗旨,落得不好下场,感叹在关键时候没把握住,就开始写劝诫小说,其作充盈中国先贤的古风遗韵和人生哲思。有个官员因贪欲入狱后读了他的书,说早看李天岑的书,就不会走到这里。
李天岑为人平和宁静,“看人都是人”,无论谁到他办公室,他都要泡茶一杯,他说,润喉润心。无论高官布衣,他都要送出楼道,态度谦和。一次,有上访老农在门口蹲着,他走过去问清啥问题,引到相应部门。老农说,这师傅真好,干啥的?他说,我种花草的。有作家为孩子上学发愁,他借人大代表视察机会,向校长介绍该青年作家如何有潜力,校长深受触动,大开绿灯。
未能抛却少年梦,一半勾留是文情。他说,对待生活不留心,就会像河里的水和天上的云一样,白白地游走蒸发,不留踪影。他随身携带两个包,一个公文包,一个写作包。写作包里装着书、杂志、剪报本,有意思的故事段子或忽生灵感,马上记下来,看到好文章剪下来。那次他出差到南方,打出租付钱时,一拉包,赫然一把剪刀,出租司机脸都唬白了。
作家二月河说:官做得好,文章也写得好的人,历史和现实不多。天岑官当得不错,作家也当得不错,他对作家这个身份很珍惜,几十年来痴迷创作,很让人佩服。
雷达评价:中国的文学,向来有警世、喻世和醒世的传统,李天岑的笔法,有劝谕讽喻意味,并杂以河南民间方言,有道德批判精神和喜剧精神,这也许是其作品受到喜欢的原因。
李天岑女儿对父亲的人生有一个总结:前半生因文得官,后半生因官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