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老年人的现代化生活

胡德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18日   第 07 版)

  近些时日,我越来越深深地感觉到,与年轻人比较来说,老年人似乎更需要现代化。

  过去,我们每月发工资,是到财务室签字去直接领取现金。后来,是单位给每个工作人员发一个存折,由自己到银行去取款。现在,工资和退休金都发在银行卡里面。拿着银行卡,到ATM机上(这种机器到处都有),随时都可以取钱。近来,这种机器更方便了:无卡、无折,都可以存款转账。亲友在外地或者出差,需用钱,子女交学费或在海外留学用钱,你只需要用手指头在机器上一点击,所需用的钱就过去了。这真是太方便了!

  这种“现代化”的方便,如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出去,坐车,刷卡。吃饭,刷卡。购物,刷卡。住店,刷卡。上天、下地(坐飞机、坐地铁等等),一律都可以刷卡……可以说,如今刷卡走遍天下。

  我做了几十年的文学编辑。以前,是在纸面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编。编好后,发到工厂,排字工人一个铅字一个铅字地按顺序排好,铸成铅板,再到机器上去印,然后还要装订、裁切成一本一本的书,才能给人们阅读。现今,一些卖图书的实体书店慢慢难以维持,必须以多种经营来吸引消费者。纸面文学,已远远不如影视文学、网络文学,能够得到更多的受众,赢得更多的欢迎。以致有人为传统纸面书籍的存留价值而生隐忧。

  这是如今科技发展,社会生活走向信息化、网络化所带来的诸多变化。

  至于电脑,我是近10来年才开始接触,没有专门学习,甚至也没有认真看过一本关于电脑的书,只是断断续续地跟随孙子辈在电脑上偶尔看看新闻、打打字。所以,对于电脑和网络,我顶多算一个刚刚发蒙的小学生。虽然,我年轻时学过汉语拼音,但因为不是北京人,所以,用汉语拼音打字,常常出现误差,以致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是有些费事的。

  今年,我已迈过75岁的门槛,遭遇一场大病之后,有时看书或看电视的时候便感到有些精神不济。正好,这个时候,我孙子在我书桌上安好一台旧电脑。我忽有所感,学着敲打出一篇小文章。这时,竟感觉越敲打越有兴致,越敲打越来精神。事后想来,这敲打文章,为什么会来精神呢?也许是又动脑子,又动手,而且文章的构思激发了我的情致。于是,愈有情致,也便愈有精神。

  近日,我逐渐了解到:现在,通过网络办事情,几乎是无所不能。吃饭,网上叫外卖;购物,网上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坐火车、坐飞机,网上订票;出去旅游、住房,网上预订;看书、看电影、电视,都可以网上看;写信,用电子邮箱,在电脑上一点击,对方立刻就可以收到……前不久,我突然想念在家乡年迈的大姐和姐夫,孙子给我接通了电脑视频,我马上通过视频,就见到了大姐和姐夫等等一大家子人,而且通了话,交谈甚欢,真如一家欢聚,其乐融融也。甚至,今天我们不用电脑,用手机、iPad,随时都可以办到上述的一切。因此,有人十分感叹地说:如果没有电脑,现代人真不知道怎样生活、怎样工作了!

  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周围的一切日渐全面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每一举手投足,无一不接触到现代网络、现代信息。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与时俱进,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现代化”。

多媒体时代传统文学期刊何以立足?(文学新观察)
一条秧上能结多少瓜
乡野芬芳
老年人的现代化生活
捕捉生活细节的猎手
渔歌子·北海
“201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揭晓
童年
《亲爱的素燕》记录海外学子心灵成长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