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寻找正宗老北京,保护地道北京话”活动正式启动,经过自我介绍、语音测试和即兴演讲3部分考试,从93名北京人中选拔出4人代表北京市,作为方言“发音人”。据悉,2015年,北京市还将建方言博物馆。方言要建“博物馆”,这一消息又一次引发网友的热议。
方言是地域的特色
方言是我国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生活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也是含义丰富的语言形态。对待方言,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深刻感受。
他叫白玉成,辽宁沈阳人,已经年过七旬。白大爷在面对采访时说:“我经常半夜爬起来记录突然闪现在脑海中的方言。现在很多东北话都失传了,不应该啊!如果大家都收集东北话,有机会出一套东北话的书该多好啊!”言语之间充满着对家乡方言的热爱。
网友“宣武焦洋”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方言是一地之特色,是历史的记忆,是研究一个地方文化的基础。不理解方言的发音、意义,会造成个别进入普通话的方言词的错误理解。方言是地方的文化缩影,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应当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周磊表示,目前我国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方言分布十分广泛。在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相对来说方言比较复杂。面对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方言的社会功能日渐退化这一问题,周磊认为,在提倡普通话的同时,要给方言留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可以鼓励在家庭中、老乡间说方言。
方言是故土的情结
每种语言的自身文化价值都是其他语言难以替代的,而一种语言的文化价值中就包括方言。方言代表着“乡音”,即故土情结与民族认同感。
毕业于韩国中央大学、现在韩国工作的许小沫说:“当听到要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要对各个地方的方言进行保护时,我很兴奋。刚到韩国的那个春节,晚上独自一人走在马路上,寒风刺骨。突然,听到一个小姑娘用地道的东北话说了一句‘哎呀,妈呀!这可咋整呀!’我顿时泪流满面。”乡音所维系的,也许更多的是那份与土地相连的血脉。
江苏籍旅美华人刘方灿说,不仅是正宗北京话要拯救,只要有特色的方言都应该作为一种文化保留下来。在国外,每当我听到吴侬软语的苏州弹唱时,眼前都会浮现出母亲一边为我缝衣服,一边哼着小曲的情景。
对于方言所代表的故土情结,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丁崇明教授认为:每种方言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都是记录某种地域文明的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懂得一种方言,就打开了一扇心灵与文明之窗,所以应该给方言足够的生存空间,以便独具特色的地域文明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上,濒危语言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印度(196种)、美国(192种)和印度尼西亚(147种)。而我国濒危语言最集中的地区有3个:东北地区、陕晋黄河中游地区、西南边境地区。
从七旬东北老人自费搜集、整理1400多种东北方言,到南京市建起的“方言俚语”文化墙;从上海82位学者联合署名发布的《关于科学保护上海话的倡议书》,到《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出版发行;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方言“博物馆”建设……这些行动无不表明当代人方言保护意识的觉醒。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保护意识将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