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在网上办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业务;轻点鼠标,通过在线交流、在线留言,与居委会无障碍沟通……2011年起,福建在全国率先推出“社区信息化”工程,目前信息化平台已推广至全省2238个城市社区,建成五星级信息化社区122个,基本实现了社区基层工作和组织活动的信息化。
社区信息化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民化、社区管理规范化和沟通渠道多元化,在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和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应用、推广仍需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服务社区群众“零距离”
据福建省民政厅社区建设处林振科长介绍,“社区信息化平台”是由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开发的全国首个社区综合性管理和服务公共平台,目前已推广到全省2238个城市社区和675个街道、乡镇、农村社区,发布信息30多万条,累计访问量达6207万人次,初步建成全国较大的社区网站集群。
11月28日上午11点多,家住福州市锦江社区的陈女士用电脑登录社区开办的锦江商城网站,翻看商城页面中美食类的商家介绍。她通过社区统一的呼叫平台订购午餐,大约十几分钟后,店员就把订购的午餐送到了她家。
除了叫餐,陈女士还经常在锦江商城的平台买米、面、啤酒等家庭生活用品。
锦江社区居委会主任鄢继恩介绍,今年4月,依靠社区信息化平台,锦江社区开通了锦江商城网站,社区周边的商家将实体店内销售的商品放在网上商城进行同步销售,社区内的居民只要通过家中网络下单、订购,就可以享受上门送货、货到付款的便捷服务。
不仅仅是锦江社区,福建省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以来,诸多社区也通过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特色便民服务。
福州庆城社区90多岁的赵祥珍,是个“空巢老人”。前不久,她又犯了心脏衰竭的老毛病。随手一按电信提供的“一拨通”后,几分钟,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便赶到,把她送往医院。
金太阳工作人员林文介绍,依靠信息化平台,可定位老人所在位置,接通家庭全球眼观察老人情况,然后通知派驻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医生或家政人员就近上门提供服务。“老人们只要有需求,我们15分钟之内就会赶到。”
带动社会管理提速
记者了解到,“社区信息化平台”除了具有便民、高效功能外,还通过数据库连接省政府政务外网系统,具备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能力,为创新社会管理手段、打造“平安社区”奠定了基础。
日前,当记者步入福州市庆城社区的办公室里,社区工作人员张翼正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他说,这是利用社区网站内置的QQ交流功能解答居民关于办理计划生育证明的咨询。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社区网就实现了居民信息、安防监控、数据统计、点对点互动等社区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信息公开版块,及时公布社区事务、财务等信息,增强社区事务的透明度。
据庆城社区党委书记何窦灵介绍,以前社区工作中存在着手工台账报表多、数据取数核查难、居民沟通联系弱等问题,现在通过“信息化平台”搭建起一座社区干部与居民沟通的“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过去我们通知居民某个事项时要打几百个电话,现在只要在居民管理系统中筛选合适的目标群体,通过‘语音推送’,几分钟就能完成。”
此外,“信息化平台”还开发了“一键式平安联防系统”,将全省500多万家庭加入平安联防体系,10户一组组成一个联防组。遇有紧急情况,只需拨下电话,10户邻居家中的电话就能同时接到求救信号,形成联防联治。
仍需完善配套措施
民政厅相关人士表示,“社区信息化”工程有效减少信息传播环节,变原来的社区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和服务过程。但由于涉及面广,这一工作仍需要在三方面加以扶持。
首先,“社区信息化平台”要求社区网站、数据库内容的建设和更新,这需要建立一支覆盖全体社区的,专业化、专职化、年轻化的信息员队伍。
其次,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接受程度、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还需要加强观念引导,针对基层干部加强培训和沟通。
第三,目前信息化工程的后台建设日渐完善,但在终端应用产品开发上仍显不足。需要相关业界针对社区个性化需求,加大力度开发终端产品,特别是适宜老年人、青少年及残障人士使用的终端电子类产品。
(新华社福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