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05日 星期三

老年人住校上大学 学知识又能养身体

“80后”女海归创办“寄宿养老” (人物聚焦)

宋宁华 张 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2月05日   第 05 版)

  图为杨磊入户调研与老人交流

  “今年年底,我与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的寄宿制老年大学就招生了,这种在国内不多见的‘学习型养老院’一定会很吸引人。”近日,杨磊笑着告诉记者。近3年白手起家的艰难努力,让26岁的女海归在探索新的居家养老模式上取得突破。

  老年大学寄宿养老

  杨磊透露,这个位于浙江嘉善的寄宿制老年大学,将采用全新的养老模式,让养老院变得“阳光年轻”,满足老人精神和生活照料的双重需求。

  这个寄宿制老年大学并非设在偏僻郊区,而是在热闹的嘉善市区大学城内,距离上海近2小时车程。在这个“学习型”的养老院里,将出现许多年轻的面孔。原来,大学城开设了护理和康复专业,在这里就学的年轻人可以“现学现用”,将养老院作为实习基地,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为了支持杨磊,学校专门拿出两幢员工宿舍作为老人的“学生公寓”。一套公寓100多平方米,3房两厅,可供3个老人居住,空调、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既有独立空间,又有公共空间可以聊天交友,每月人均费用在二三千元左右。

  针对老人的需求,学校还将推出艺术欣赏等课程。据悉,此种在国外常见的寄宿制老年大学养老机构,在国内尚不多见。

  “伙伴聚家”遭遇难题

  2008年,在英国留学多年的杨磊回国,把英国的“伙伴聚家”养老模式带了回来:2-3名老人住进一户老人家中,由4人服务团队24小时轮班照料。服务社帮助老人出租房屋以租金购买服务,获得一个相对自由、舒适的晚年。

  有一次,她几乎实现了这个梦想:周家嘴街道的一个老伯伯,愿意让别人住到自己家,可是,最终他的子女不同意。杨磊说:“有位老爷爷想把自己两室房置换掉,与人合买个大的共住。我们和他孩子沟通后,对方认为我们是骗子,没谈成。”

  为创业,杨磊向父母借了10万元,然而连亏两年。直到2011年,浦东新区开放30个居家养老服务招标项目,她的企业才达到财务持平。然而,杨磊梦想的“伙伴聚家”模式始终难实现。“好在市民政局和浦东新区政府都很支持,帮我牵线搭桥,当时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想引进社区养老机构,给了我机会。”2009年5月,她争取到潍坊街道试管理源竹日托中心3个月的项目。

  创新尝试突破旧规

  从2009年管理源竹日托中心开始,杨磊不仅接手了4个社区日间服务中心,还申请到8个项目,为浦东11个街镇开设培训、组织活动、为老人提供免费康复护理服务等。

  “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还很小”,目前接受杨磊服务社上门康复治疗的老人仅30户,其中大部分是获得政府补助的免费服务。

  因为做得早,杨磊遇到不少政策不到位的尴尬。但也因为做得早,杨磊的出现悄然改变了上海的一个税收细节:今年上半年,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来潍坊社区调研养老问题,听说杨磊申请一个养老项目的25万元经费,钱还没到账,税收却要缴5万元。“这怎么合理?养老事业要大力支持!”于是,杨磊被免了这笔税收。而且,从今年下半年起此类项目都不用再交税了。

  (据《新民晚报》报道)

新闻点击
广东下放125项省级审批权(事件新闻)
辽宁援疆书写“边塞新曲”(焦点瞬间)
“80后”女海归创办“寄宿养老” (人物聚焦)
中国人还会生产牙膏吗?(时事点评)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