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2月4日电 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门槛最高”的博物馆,当然不是指参观者的门槛,而是指文物征集的门槛。多年来,正是因为台北故宫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征集办法,保证了入藏文物的货真价实。以“文化遗产的法制与管理”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正在广州举行,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登录保存处原处长嵇若昕分享了台北故宫在文物征集管理方面的经验。
嵇若昕介绍说,所谓的“严格把关”体现在台北故宫通过其网站向公众公示的两份文件中。
其中之一是该博物馆的文物“征集计划”。目前公示的“征集计划”修订于2006年,列出了铜器、陶瓷、玉器、珍玩杂项、台湾本土文物、亚洲各地文物等六大类亏缺文物清单。
保证台北故宫征集文物公开、公正的另一重要文件是其独有的“藏品征集办法”。落成于1965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于1969年开始公开向岛内外征集新藏品。目前接受社会监督的“征集办法”于2010年公布,是经过第六次修改的版本,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文物征集办法。
根据这一办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征集采取“三审制”,即预审、初审和复审。在“三审”中,各审级的评审委员不得重复,再大的专家也只能做一次评委。其中,预审评委由提出收藏该件文物的收藏单位的专家组成,其工作最为复杂和繁重。比如,在“文物状况检测”环节中,评委将对文物的“健康状况”进行严格检测,将“重病”文物排除在外。在“合法来源证明”环节中,要保证计划征集的文物非抢、非盗,出身清白。预审专家还要提出文物的价格参考。预审结束后,就开始了初审程序。只要有一人持反对意见,该征集计划将被缓议。而后是复审。台北故宫每3年聘任一次“征集审查委员”,聘任人数大于30人。在复审中,2/3以上赞成才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