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破解全球茶树基因组密码
本报福州电 (记者刘晓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的茶树基因组研究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刊发。该研究首次对全球1325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深度解析,不仅揭示了茶树重要农艺和代谢性状的遗传基础,还为茶树精准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
中国是世界上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关于茶树的起源、种群分化、品种分类以及关键性状调控基因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空白。研究团队历时5年,对全球14个主要产茶国的1325份茶树种质资源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了迄今最全面的茶树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这项研究提供的丰富基因组数据及基因靶点信息,使茶树育种有望借鉴马铃薯设计育种的成功经验,借助基因组信息,精准识别性状相关优势基因和有害突变位点,通过“趋利避害”原则设计最优杂交组合,快速培育出风味更佳、抗逆性更强、适应范围更广的新品种。
我国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研究取得新突破
本报济南电 (记者李蕊)记者从烟台大学获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刊发了烟台大学教授祝斌,北京化工大学教师梁正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武雷、博士生苏亮亮在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研究取得新突破。
祝斌介绍,当暗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击固体材料时,会引发材料中的“等离子体共振”,这种“共振”可以被高精度探测器捕捉到,从而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增强的新型探测方法,能显著提升半导体探测器对轻暗物质的灵敏度,尤其适用于被宇宙射线加速的高速度暗物质。团队构建了融合相对论性暗物质粒子动力学、非相对论性电子多体系统理论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综合分析框架,系统揭示了暗物质激发等离激元的微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