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科技·新知

人民日报 2025年03月01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术眼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01日 第 08 版)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观测到高能宇宙射线费米加速的单步过程

  本报合肥电  (记者徐靖)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广月教授和陆全明教授合作的科研团队,利用上海“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首次观测到磁化无碰撞冲击波中“费米加速循环”的单次反射加速过程产生的准单能离子。近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无碰撞冲击波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由于空间探测的不足,学界对无碰撞冲击波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高能宇宙射线的加速过程仍然缺乏全面的理解,对高能宇宙射线“费米加速循环”的单次反射加速过程还缺乏实验观测,对哪种“预加速机制”占主导的问题仍有较大争议。

  研究团队利用“神光Ⅱ”大型激光装置烧蚀靶物质产生的高速等离子体流,在磁化背景等离子体中驱动产生了速度400千米每秒、磁声马赫数6的超临界磁化无碰撞冲击波,测量到2至4倍于冲击波速度的准单能离子,这是首次在实验室内观测到磁化无碰撞冲击波中“费米加速循环”对离子的单次反射加速现象,与卫星在地球“弓形波”中探测到的现象一致。

  

  国家疾控局提示土拨鼠也能传播鼠疫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顾天成)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健康科普,强调鼠疫不仅通过老鼠传播,自然界的其他鼠类、旱獭等很多啮齿类动物都有可能传播鼠疫。

  土拨鼠学名旱獭,是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地区。网络上时有部分游客在高原和草原游玩时,晒出投喂“网红土拨鼠”的照片,却对这种行为潜藏的危险不自知。土拨鼠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也是我国甲类传染病——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人一旦感染鼠疫,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症状,病情常常迅速恶化,死亡可能性极高。

  根据健康科普,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土拨鼠身上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人接触染疫的土拨鼠时,或接触鼠疫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也可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