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车间的女工,每天都要爬上82厘米高的台车面作业。
起初,那是真“爬”。
灵活些的女工,先一脚踩住台车底肩,然后双手扒住台车面,使使劲就能上去。也有那么几个女工,在踩住台车底肩后,得伸出手,让先上去的姐妹拉一把。
也不能怪她们。82厘米,差不多两张茶几叠放的高度。我作为男员工,试着一脚直接跨上台车面,结果整个人后仰滑了下来,惹得女工们哈哈大笑。我只好学她们的样,老老实实爬上去。
在台车面进行绑扎、检验、调整等作业,是女工们每天的工作。她们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蹲着。我也学着她们的样子蹲了一会儿,很快就腰腿酸痛得厉害,一站起来,忽觉血气冲头,眼前一阵晕黑。
“你不能马上站起来,要先挺直上身,静蹲几秒,再起身。”台车组的组长凤菊赶紧走过来,把住我的胳膊。女工们一蹲就是半天,她们都懂得起身前的预防环节。她们每天的工作是多么辛苦!
有一天,我到车间检查安全生产,看见凤菊正给组里的女工示范上台车。只见她站在台车下,后退四五步,再往前小跑,左脚点住台车底肩,飞身一跃,右脚竟跨上了台车面,跟着左脚也上去了。我暗中叫好,同时心里打鼓:我的职责是要保证工人的安全生产,车间里是禁止奔跑、跳跃的。而凤菊这样上台车的方式,万一纵身一跃间没有踩住台车底肩,是要磕碰上台车的。
凤菊在我面前一个劲儿地解释:“我们现在这样扒着上台车,慢!影响了生产效率,也显得笨拙。我作为生产管理人员,要主动对这种上台车的方式进行改进。”
我说:“车间有安全规定,不得奔跑、跳跃。”
“我们这是在小范围内的奔跑、跳跃,请准许!”
她的态度极其诚恳。我还能说什么呢?提高生产力和创新,也是生产管理者的职责。确认了她们的活动不会影响其他作业后,我叮嘱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训练组员们快速上台车。
我相信凤菊会把组员们上台车的新方式训练好。自她担任台车组组长后,已经多次对本岗位作业进行改进,算得上是亮点频出。
不久之后的一天早晨,我提前来到车间。凤菊刚好给组员们开完班前早会,只见女工们面向台车,一字排开。没有口令,也没有指挥,她们各自倒退几步,朝台车小跑后纵身一跃,都稳稳地站到台车面上。
我上前兴奋地祝贺:“太棒了!你们就像电影里的女侠客,轻松一跃!”
“是吗?”
“我们像女侠客!”
她们哈哈大笑,个个神情自信、自豪。
是的,她们刚才上台车的动作一气呵成。我甚至看到,有的女工在纵身一跃前,并没有先用一只脚点踩台车底肩,而是直接从地面跳跃到台车面。
这一跳,说难也不难。难得的是女工们清楚自身的不足,一一迎难而上,主动完善自我,不懈地努力“破茧”。我想,这就是“新产业工人”的风采。
她们跳跃的姿势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