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

人民日报 2025年01月08日 Wed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北京市严格规范涉企检查——

执法人员不扫码,企业有权拒检查

本报记者  林丽鹂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8日 第 10 版)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北京市聚焦增强民企信心、为企业减负、激发市场活力出台一系列举措。

  北京市“扫码检查”持续完善评价机制

  “我们持续优化‘扫码检查’规则,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如果执法人员不扫码开展检查,企业有权拒绝接受检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北京“扫码检查”改革再升级,通过明确执法人员不扫码开展检查的后果,进而提升社会监督的效果。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对监管部门检查行为的监督,北京市“扫码检查”持续完善评价机制。企业可以通过“京通”小程序随时对检查行为进行评价。通州区新源劲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用手机就能方便地查看检查记录、进行评价,让人切实感受到政府部门在想方设法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直接扫描“监督码”,跳转至“京通”小程序,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问题建议核实过程中不会公开企业信息,保障企业诉求得到高效处置,在推动各监管部门规范检查行为、实现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更好地让企业专注经营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动能。

  6232个行政检查项逐项明确监管规则和标准

  “店面与外面连通的门应该朝哪个方向开?油烟管道应该多长时间清洗一次?店内通道能不能放置挡鼠板?过去不同部门执行不同的标准确实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困扰。”北京一家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怕发现问题,就怕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企业日常经营中面对多个部门检查时,有时会出现不同部门检查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企业无所适从。为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减少随意检查现象,2024年,北京市建立了日常检查标准问题协调机制,持续深化“涉企”检查单制度,为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指引和规范。推行行政检查项标准化梳理工作,北京市49个监管部门制定了6232个行政检查项,逐项明确检查内容和合格标准,形成市、区、街乡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

  针对“标准不一致”现象,北京市从企业视角出发,进行深度调研摸排,形成典型问题清单并统筹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已建立日常检查标准问题协调机制。截至目前,已经有32个问题协商一致,形成统一标准。现在,企业还可以随时在“京通”小程序中反馈检查过程中遇到的检查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确认反馈信息后,会组织相关部门积极研判,统一检查标准。

  把信用好、风险低、合规度高的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

  “‘无事不扰’确实给企业发展松了手脚,从‘被监管’到‘被服务’,体验完全不同。”大兴区入围首批“无事不扰”试点的企业北京富思特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最大的变化是日常检查量大幅减少,以前我们需要设置两个专岗和多个不同方面的专员应对检查,现在只需一个负责合规工作的人员即可,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专注发展。”

  “无事不扰”清单是以“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价结果为基础,经过与各监管部门的综合研判会商,最终形成的。只有信用好、风险低、合规度高的企业,才能进入清单。当然,进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后也不等于“高枕无忧”。企业只有一直保持良好的诚信合规状态,才能确保一直留在清单内,一旦被发现存在违反守信承诺、严重违法或失信行为,即会被立即移出试点清单。

  “无事不扰”改革举措实施以来,北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使用小程序开展“扫码检查”时,如果遇到“无事不扰”企业,系统会自动弹出提醒,方便执法人员结合检查任务实际情况调整检查方式。

  自2024年7月启动对“无事不扰”企业被检查情况监测以来,首批“无事不扰”企业被检查量环比下降了79.1%。截至2024年11月底,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的企业已达10.5万家。各监管部门除因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案件线索、专项检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检查,为企业发展打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