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旁,是甘肃定西。家住临洮县王家咀村的王齐伍,以前常望着七分薄田发愁:“一年到头也刨不出3000元钱。”
10年前,一件事让王家人更加揪心——小女儿查出罕见病,寻医问诊,积蓄见底。
“得想点办法。”年过40岁的王齐伍决心跟老乡去打工,可兜兜转转,只能干点零活,“收入稳定的工作去哪找?”王齐伍有些迷茫。
2021年,转机出现。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山东“牵手”甘肃,青岛帮扶定西。当年9月,鲁甘两省人社部门出台劳务协作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开展‘点对点’有组织劳务输转行动”排在方案最前头。
没过多久,县里派的劳务经纪人程文珍就来到王家咀村:“乡亲们,青岛企业来招工,镇上正在举办招聘会,抓紧来啊!”
王齐伍兴冲冲赶到,程文珍早被团团围住。
“啥是‘点对点’劳务输转?”“工作环境咋样?”“包吃住不?”
“出家门、进厂门,找工作、发工资,都有人管。”程文珍一一回答。
“我46岁,没啥技术,能找到啥样的工作?”王齐伍又想试试,又有顾虑。
“王叔,您这种情况不少见,岗位多着呢。”对照王齐伍的求职条件,程文珍推荐了青岛开拓隆海公司的助焊工岗位,“这活门槛不高,计件发酬。”
“一月挣多少?”“正常干,能有5000块。”
“不够数咋办?”“放心,咱摸过底,企业有保障。”担心一一被消解,王齐伍当场报名。
转过年,正月初十,王齐伍和500多名定西老乡登上开往青岛的劳务专列,前往“大海边”。刚落座,就收到“大礼包”——方便面、矿泉水,还有牙刷、毛巾等日用品。
“过去返岗一票难求,现在政府给咱包高铁。”“不但免路费,连餐费都省了。”“定西有人送,青岛有人接,真贴心。”大家一路有说有笑。
为了这场“山海”奔赴,两地人社部门的干部忙了许久。大山旁,层层落实招聘任务、包干到户,协调铁路部门保障劳务专列;大海边,挨家收集岗位清单,找企业面谈合同、社保……两地高效协同,压茬推进,一切只为定西老乡稳就业、就好业。
连续3年,王齐伍都到青岛务工:“住的是四人间,老乡时常联谊。怕咱吃不惯,连食堂都添了面食和辣菜,有家乡的味道。”
更让他感动的是,“自己人”始终在身边:“小程不放心,专门来厂里看望我。她还留了个电话,说是甘肃省劳务办在山东派了劳务处,遇到困难随时联系。”
“王叔,咱2025年还来吗?”前不久,程文珍又打来了电话。
这回,王齐伍却想再等等:“听说政府要办焊工培训班,免费的。我想考个证,等再到外面去时,兴许月薪能涨不少哩。”
一锤接着一锤敲,改革既分秒必争,也久久为功。3年多来,这场山海协作从单纯劳务输转,拓展到技能培训、返乡创业、人才交流等服务,升级为“鲁甘人力”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累计帮助超23万名甘肃老乡顺利就业。
在全国,省市县各层级已签署劳务协议2000余份,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2012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