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室里,常常突然听见这样一句赞叹:“这篇稿子让人眼前一亮!”话音刚落,那份稿子便被大家抢着传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眼前一亮”,总能夺走我们的注意力。
何为“眼前一亮”?或许是内容的新颖,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能提供一些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揭示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或许是语言的生动,善用修辞,让文字活泼泼地跃然纸上;或许是结构的匠心,巧置悬念伏笔,勾起读者看下去的兴趣。“眼前一亮”的稿子,是茫茫稿海奖励给编辑的一颗甜果。
在文学理论中,有个词叫“陌生化”,恰好解释了“眼前一亮”背后的原理。它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采用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和新奇,从而打破读者的日常感知,产生文学效果。譬如李白的《清平调》中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不直接描摹杨贵妃之貌,却以云花之眼审视其美,显得新奇独特。聪明的作者总能妙笔生花,使常情、常理、常事焕发光彩。
又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初进贾府,她错将珠光宝气的平儿认作王熙凤,对自鸣钟、西洋穿衣镜等新奇物件产生了一系列错觉。通过刘姥姥这双“未经世面”的眼睛,读者仿佛也初次踏入荣国府,体验到一种新鲜而奇妙的视角切换。这启发我们,风景的发现不一定在于外界的改变,也在于观察者视角的转换。
时下,男女老少都热爱旅行。当我们离开熟悉的环境,踏上陌生的土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突然浮出水面——墙角的小花、建筑的纹理,或是街边的美食,纷纷闯入视野。我们惊叹于异地的风土人情,陶醉于陌生的自然风光。而这一切,对于当地人来说,或许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存在。旅行的意义,正是换个心情、擦亮风景。
我们之所以要读文学,恰在于它提供了另一双“眼睛”。初时,身在生活中,“看山是山”,一切直观而表面;借助文学的陌生化之眼,跳出生活看生活,“看山不是山”,读懂了沉甸甸的象征与寓意;最终,当我们达到一定的人生阅历与审美高度,回到本质,大道至简,“看山还是山”。无数景致,正是在这曲折有趣的认识过程中被点亮、被看见。
亮,意味着自幽深走向光明,让被遮蔽的事物重焕光彩。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我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享。”文学是生活的镜与灯。它既如镜子一般,忠实映照出生活的面目,也如一盏探照灯,深入心灵幽谷,点亮隐秘的风景,让人从“眼前一亮”到“心头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