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学争优的坚定信心、敢为争先的昂扬斗志、实干争效的奋进状态,保基本、兜底线、防风险、促发展,积极探索民政领域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围绕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切,以真抓实干、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落实一张张“民生清单”,兑现一条条“幸福账单”。
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福建省民政系统圆满完成“兜底保障一批”任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彰显担当作为。2024年,福建省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提标、扩围、增效。截至2024年11月,全省近67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享受基本生活保障,28万名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纳入专项社会救助范围;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年人均补助标准达10112元和25380元。5年来,累计救助临时遇困群众113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达17.7亿元。各类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福建省持续加大特殊群体保障力度,及时传递关怀温暖。出台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办法,调整建立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截至目前,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2213元和1792元,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未来,福建将创新拓展“福暖救助”“福佑蓓蕾”等行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质效
福建省民政系统持续优化养老、婚姻、区划地名等民政领域公共服务,5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配套文件,推动构建“居家有服务、兜底有保障、普惠有机制、市场有选择”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2017年起,福建连续8年将养老服务工程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级福彩公益金80%以上用于养老事业发展,累计投入20.2亿元。持续优化婚姻服务,建设一批户外婚礼式户外颁证基地和公园式婚姻登记点,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婚俗新风。2023年,试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累计办理跨省婚姻登记3.6万对。
积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讲好福建地名故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2年至2024年,连续3年组织“有福的地方是我家”福建地名文化展播系列宣传活动,地名文化短视频荣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民政单元最佳作品奖。
未来,福建将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造“福见康养”“福享乐龄”“福遇良缘”“福地有福”等工作品牌,奋力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福建省首创军门社区“13335”工作法,被民政部向全国推广,探索创新党建引领近邻服务模式,完善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五助”服务内容,推动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
支持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全省登记社会组织达3.4万家,在全国率先试行社会组织年报制度改革,如期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组织全省行业协会为会员企业减费2亿多元,惠及会员企业2.6万家。
传承弘扬乐善好施慈善文化,在全省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数量近千家。引导慈善力量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华慈善奖”历届评选表彰中,福建获奖数量均位居前列。连续举办6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培育慈善项目近1700个。2023年9月,举办首届“福建慈善奖”表彰大会,激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
未来,福建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力量的作用,创新推进“福联万社”“福行乐善”“福润红土”等特色工作,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与动力。
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省的重大历史使命。
福建批准成立一批服务两岸事务的社会组织,鼓励台胞加入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类专业性社团组织、行业协会,明确在闽台湾科技人员可担任社团理事及以上职务。
为吸引台商投资设立养老服务机构,福建编制养老照护领域两岸共同标准,推动养老产品开发、机构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闽台交流合作。完善在闽台胞养老政策制度,同等享受本地居民普惠养老服务。建立台胞救助中心,实现设区市全覆盖。2024年5月,推动出台《临时遇困台胞救助服务导则》,进一步规范救助机构提供的临时遇困台胞救助服务。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福建是两岸婚姻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闽台同胞超12万对喜结连理,占全国两岸婚姻总量的近1/3。在深化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方面,福建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闽台婚姻家庭融合发展恳谈会、闽台集体婚礼等活动,持续加强闽台交流合作。
未来,福建将发挥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在促进民政领域“福泽两岸”上先行先试,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情更浓。
数据来源: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