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广告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06日 Fri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6日 第 12 版)

  今年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天津经开区”,英文缩写音译名“泰达”)建区40年。从曾经的盐碱滩涂到国际化的产业新城,一代代泰达建设者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一路前行、一路思考、一路开拓,探索形成多项制度创新的范例,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40年来,天津经开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近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5412.2亿元,为天津市贡献了超1/7的地区生产总值、1/4的工业产值和近1/3的进出口额,成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显著

  自诞生之日起,天津经开区就以“国际化”为鲜明特色。截至2023年底,天津经开区拥有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1720家、外资项目6478个,实际使用外资近70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124家,共投资573个项目;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及总部型机构11家。天津经开区已成为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起,天津经开区陆续引进摩托罗拉、三星、诺和诺德、丰田、雀巢等跨国企业,形成投资、技术、管理、人才等全方位“引擎效应”。直至今日,外资企业仍为天津经开区贡献着近50%的地区生产总值、45%的税收和超70%的工业产值。近年来,英力士、玛氏、明治等新增外资项目相继落地,外资企业加码投资、重仓研发、聚力技改、升级产品。一汽丰田连续3年增资共计11.7亿美元,投资规模累计达56亿美元;诺和诺德30年间先后8次增资,新增投资40亿元扩建新灌装厂;SEW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基地;舍弗勒、奥的斯等企业相继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外资研发机构达17家。

  在吸引外资企业深耕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天津经开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双循环链接节点作用持续彰显。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多条线、多方位开放试点优势,在产业载体创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新型开放等方面持续巩固制度优势。截至目前,累计探索形成并复制推广110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近8年间,泰达企业共完成对外直接投资184笔,投资规模约44.5亿美元,目的国分布于五大洲;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成果显著,成为“走出去”的典型范例。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经过40年的发展积淀,天津经开区汇集了大量优质经营主体,企业数量达5.34万家。其中,“四上”企业2500余家、百亿级企业20家、亿级企业875家。拥有一汽—大众、长城、中石化、新和成、58同城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大火箭、凯莱英、康希诺、亚琛、一飞智控、深之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行业影响力深远。

  40年间,天津经开区从无到有,建立起日臻完善、集群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天津经开区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7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434个,成为工业体系较完备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和现代服务业的“4+1”产业体系,拥有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平台经济、特色金融、航运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营收达千亿元级别,入选国家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特别是金融领域,天津经开区是天津市唯一且国内少有的金融全牌照区域,拥有持牌金融机构158家,是全国商业保理机构聚集地、模式输出地、创新策源地。

  坚持“科技兴区”战略,天津经开区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创新驱动能力稳步提升。区域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4.24%,省部级“三心一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185家,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42家,均位居天津市首位;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区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以产业创新为基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带动能力;科技创新主体加速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42家,专精特新企业达2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3家,雏鹰企业达676家,瞪羚企业达74家;飞旋科技“磁悬浮透平真空泵”等众多科技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创新成果丰硕。

  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天津经开区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0年来,天津经开区聚集京津冀协同项目超2400个、投资总额7287亿元,包括227个央企项目、投资额5981亿元。作为创新协同重要载体,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承载能力不断提升,5年来注册企业超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增速超100%,国家管网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中心落地运营;在南港工业区,中国海油、中国化学等世界500强央企纷纷布局,产业协作持续加强,中石化北化院等8个重大中试基地落地实施,南港绿色石化科创中心建设高水平推进,形成1500万吨LNG年周转能力、11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能力,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绿色能源基地,确保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形成服务保障有力支撑。

  高品质生活城市加快建设

  40年来,天津经开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因产聚人、因人兴城、因城促产,从工业园区跃升为产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2023年,天津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95.3%,充分彰显了产业活动的活跃度和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2023年,天津经开区入选“全球首批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

  天津经开区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9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位居天津市前列;形成APEC低碳示范城镇和海绵城市,构建“三带六廊公园城”的城市景观格局,绿化覆盖率达35.29%;成为中国首个加入世界经济论坛“产业集群向净零转型”倡议的国家级经开区,同时也是获得国家绿色品牌最多的工业园区。

  天津经开区致力于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居有所安。在教育领域,天津茱莉亚学院将世界级音乐教育引入中国,南开大学泰达学院等高校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泰达一中、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津泰达学校等10所中小学及31所幼儿园形成强校矩阵,构建起优质健全的基础教育体系。在医疗领域,区内拥有三级医院3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6家。在人居领域,形成20个高品质社区、153个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为超30万人口提供舒适的家园。在文商旅领域,泰达MSD商圈等四大商圈、天津于家堡洲际酒店等60余家酒店、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海河于家堡—响螺湾文化旅游区等热门打卡地,展现着泰达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包容的城市底蕴。

  未来,天津经开区将以“建成现代化泰达”为总目标,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为战略牵引,树牢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坚定不移以实业为根、以开放为先、以创新为要、以环境为本,奋力实现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新时代美丽“滨城”核心区、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三大定位目标。

  数据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