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社会

人民日报 2024年12月03日 Tue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南方电网 发展新质生产力 锻造电力应急能力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03日 第 11 版)

  走进贵州省220千伏新蒲变电站,一款基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MMC型融冰装置正进行实战演练。随着电流攀升至2000安,冻结在输电线路上厚厚的凝冰融化脱落。MMC型融冰装置可融解超过20毫米厚的重覆冰,保障极端低温雨雪天气下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在南方电网服务的10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为电力保障带来很多挑战。近年来,南方电网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加快构建“全领域、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管理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关键应急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锻造电力应急能力,促进电力稳供保供。

  今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给海南、广东等地电力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为尽快恢复供电,南方电网集结4万余人,组成一支配备先进科技和装备的抢修复电队伍,全面应用无人机勘灾巡检、卫星通信、数字地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管理、人工智能客服等新技术新手段,以及钻孔立杆车等重型装备车辆8千余台,以“镇镇通、村村通、户户通”为目标,完成了百万项关键工序的安全作业,用时21天时间实现了全部受灾地区恢复通电。

  数瞰全局。在南方电网生产指挥中心,一张“数字电网”联通全网数以百万计的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汇集气象等信息,时刻感知灾害应急态势。南方电网生产指挥中心结合台风数据和线路设计风速,每日4次发布未来72小时存在受损风险的杆塔清单,指导现场优化抢修资源配置。

  空中策应。在抢修复电现场,抢修人员运用“中继无人机+卫星实时传送”进行线路勘灾,及时把受灾画面传回指挥中心。“动中通”卫星指挥车、高通量卫星便携站保障信息畅通,卫星遥感技术支撑灾损评估,空间技术应用确保了勘灾效率。

  天上识别。无人机在勘灾和抢修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照明无人机、重载无人机……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南网产业投资集团的无人机矩阵,可运用视觉图像准确识别线路缺陷、定位故障。

  地面抢修。遥控操作、抓取电杆、开挖泥土、树立新杆、夯实土基,一款路履两用遥控多功能钻孔立杆“机器人”,在抢修现场快速种下一根根电杆,更换电杆仅用时20分钟,而传统作业则需2个小时。有“变形金刚”之称的多功能升降工作灯,能让抢修现场亮如白昼;智能自装卸应急发电机为直流屏蓄电池充电,支撑变电站黑启动……南网产业投资集团的一系列科技“新利器”,进一步提高了抢修效率。

  锻造电力应急能力,主动应对风险挑战,南方电网将继续紧跟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方向,提供高精尖应急装备和设备设施应用平台,推动共建安全应急产业生态圈,以硬核科技筑起安全“防火墙”,用心守护万家灯火。

  数据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