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重新学习阅读(随笔)

胡一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7日   第 20 版)

  友人问起:好久没见你晒书了。答曰:近来忙乱,无暇阅读。我知道他说的“晒书”是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读过的书或者读书心得。这样的“晒书”与天气无关,与心情有关。而在以前,恰好相反。

  我老家在浙江,儿时家中藏书虽不多,黄梅雨季里难得逢到大晴天,再忙也定要把书拿出来,在太阳下晒晒,免得受潮霉变。北方干燥,书极少发霉。但每次搬家,手忙脚乱之际,最大的受害者也是书。现在好了,我的书装在手机里,天荒地老,兹书永葆。哪怕手机摔得稀烂,书也是完好无损的。往大了说,从骨、石、竹、帛到纸张再到屏幕,读书更方便了,书的生命愈发长久。

  互联网改变的东西很多,阅读是其中之一。互联网时代不仅“晒书”有了新解释,买书、藏书、读书也都有了新变化。

  读书,对我而言,是生活的刚需,无法离弃。最近这些年,我每年读过的书是三位数,去书店的次数是两位数,从书店买的书则是个位数。往前数20年,我读的书绝大多数是从书店买了带回家,或者在书店里读完。往前数10年,大多是在书店里选定后从电商平台下单,由快递送上门,既便宜又省力。到了这几年,我从书店里选了书,打开手机,不忙下单,先看看各款阅读软件里有没有。如果有,就把书店里的书放回书架,把手机里的书“加入书架”,在回家的地铁上便迫不及待读起来。

  不过,虚拟的“无形书架”随身携带,并没有取代“有形书架”在我生活中的地位。虽然,去书店越来越成为某种习惯,和买书没多大关系。但是,走进书店,徜徉于书架之间,闻着一排排书散发的纸墨气息,依然让我觉得踏实温馨。此时的我像一个刚搬进城里不久的农人,侍弄着种在阳台上的那几株黄瓜西红柿,心里觉得挺满足。虽然,端上桌的必是购买的蔬果。

  因为习惯了在阅读软件里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条我奉行了多年的训诫被打破了。“标签”代替了折角,“复制”代替了摘抄。那个伴随我多年的摘录卡片箱子,已经许久没有增加新成员了,正如电子支付普及后,小猪零钱罐光荣退役,成了纯粹的摆件。然而问题来了,我至今未能熟练整理我阅读电子书时随手加上的标签、画下的道道、粘贴的片段。更让人汗颜的是,我从阅读软件“加入”或“收藏”的电子书越来越多,真正读过哪怕几页的却越来越少。

  曾几何时,手机阅读的无限“藏书量”让我欣喜不已,以为终于可以一劳永逸地摆脱家中书堆放不下的杂乱。我却慢慢发现,一本纸质的新书摆在书柜里,它的封面、封底、书脊、开本、腰封,哪怕只是书页堆积的厚度,都不停地召唤你去翻动。电子书收藏进软件,却常常听不到声响。

  而阅读软件内置算法推荐功能,又比任何书店经营者都更明白你的阅读喜好。它为你量身定制阅读书目,还偷偷告诉你,哪些书正受到成千上万读者的追捧,而其中又有多少是你的“好友”。它仿佛在暗示,要是再不读这些书,你就落伍了。如此这般,当无穷尽的书在眼前的屏幕闪亮登场,我又怎能克制把它们“收入囊中”的愿望呢?

  于是,电子书的海量存储给我带来了些许焦虑,“藏而不读”的恐慌平添心理负担。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管住那根在屏幕上点戳的食指,没有阅读哪一本的决心,就不要轻易藏入“书架”。藏书之变,成了养成阅读新习惯的契机。

  而今的阅读软件很贴心,不但可以按照读书进度把书分为“尚未阅读”“刚开始读”“正在阅读”“即将读完”“已读完”,还时不时就提醒我,某本书已经放进书架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了,“还没有开始阅读哦”。说实话,头几次收到它贴心的提醒,我是很难为情的。读中学时,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也爱这么问,他的语气严厉而急切。

  经过三五年的磨合,如今我的无形书架中的电子书动态更新,保持着不多不少的数量,还实现了和家中有形书架上实体书的互补。

  大部头的书、竖排的古籍,主要定居在家里的书架上。这是因为,读大部头的书常需前后翻动比照,纸书远比电子书来得方便。竖排的古籍呢,转为横排电子书时容易有错漏,更不用说阅读本来就关乎心灵又属于肢体。一本纸书卷持在握,摇头晃脑、顺行而下的快意,岂是点点屏幕可以替代的。

  新出的小说、插图多的书,则大多驻扎在手机里。小说装在手机里,随时可读。古人所谓“三上”,网络时代叫“碎片时间”,正好用得一点不剩。如果书中有大量彩色插图,电子书更是优选。高清屏幕不愧为读图利器,还能放大细部欣赏,且无因陈旧发黄破碎之虞。

  坦率地说,我正在重新学习阅读,努力适应着买书、藏书、读书的新变化。应变以守常,本就是阅读之目的。作为读书人,唯一不变的,是阅读的信念和执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