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应从西部地区实际出发,探索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与自身比较优势相适配、与主体功能定位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广阔,部分地区资源禀赋好、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自身优势。比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进程加快、动能增强,综合实力近年来稳步提升;等等。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发展优势,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科创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西部地区要加强与东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合作,依托西部地区在能源供应、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强化科技交流合作,通过提高内外双向开放水平,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厚积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
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不能被简单视作“低端产业”而一味退出。西部地区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占比相对较高,其中大部分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改造升级后可成为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要立足西部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促进能源化工、资源深加工、农牧业及其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做强做优。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别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变革,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统工艺和装备更新、产品结构优化、全过程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逐渐延伸、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同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为此,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推动现有能源基地提质升级,发挥风、光、水电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将其培育成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附加值较高的生态产业链,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