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西宜春市退休教师林秋胜——

村里响起“哆来咪”(追梦路上)

本报记者 杨颜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9日   第 07 版)

  公园长廊里,林秋胜(中)指导学生们演奏民乐。

  林秋胜指导学生学习二胡演奏技巧。
  以上图片均为周亮摄(人民视觉)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乡间小路上,轻快嘹亮的民乐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构成一曲交响,回荡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芦村镇五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

  “同学们,大家跟我一起唱:哆——来——咪——”67岁的林秋胜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认识简谱,嗓音磁性浑厚、充满感情。从认识谱子,到节拍练习,再到演奏简单曲目,林秋胜耐心地引导孩子们了解传统民族音乐。

  林秋胜从小喜欢音乐,14岁开始自学竹笛、二胡、葫芦丝等多种民族乐器。1987年起,他在芦村镇中心小学教语文,并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2017年退休后,他又加入了袁州区袁河采茶剧团,大大小小的公益演出累计参与了500多场。

  在乡下演出时,林秋胜发现,不少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缺少陪伴,很是孤独。“如果能通过音乐,让他们找到乐趣就好了!”林秋胜萌发了用传统民乐去引导、培养村里留守儿童的想法。他与其他几名志同道合的退休老师一拍即合,着手办起了乡村公益音乐课堂,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各类乐器。

  他们一边自掏腰包,一边争取政府项目支持,购买了二胡、竹笛、葫芦丝、陶笛等乐器,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始免费教学。有了教师、器材、场地,一个小小的音乐课堂就此诞生。

  传统乐器入门不易,林秋胜发现不少孩子都是三分钟热度,有的来一次就不来了,还有的会中途开溜。

  为了吸引孩子们,林秋胜和其他老师想了许多办法,教孩子们演奏耳熟能详的简单儿歌或流行歌曲,课间带孩子们做些小游戏,通过互动增进感情……渐渐地,孩子们不仅喜欢上了民乐,还对老师们充满信任和喜爱。

  “如果不是林老师,我都不知道有这么多好听的民族乐器,我每样都想学一学!”练完一曲,11岁的冯宇辰抱着二胡说。

  夕阳西下,林秋胜又将音乐课堂搬到了集凤村里的梅花市公园。公园长廊里凉风习习,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开始练习葫芦丝经典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悠扬动听的旋律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欣赏。如今,乡村音乐课堂正在不断壮大,每逢节假日,课堂内总是坐满了孩子。今年暑期,有100多名孩子参与了学习。

  “看到孩子们开心,我就很高兴。”林秋胜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加入乡村音乐课堂,爱上民族音乐,健康快乐地成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