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丹青颂扬教育家精神(古悦新喜)

邹 芒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8日   第 08 版)

  油画《董希文像》,作者邓澍。

  中国画《人民教育家卫兴华》,作者高毅。

  连环画《玫瑰园丁——张桂梅》之一,作者胡博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古今美术创作中,不乏表现教育主题、师者风范的精品佳作。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品赏相关画作,既是向躬耕杏坛的辛勤园丁致敬,亦可感悟崇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礼赞高尚德行

  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自省自律,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追求,执着无悔的耕耘者们用行动诠释着感人的精神力量。在古今画作中,师者立德修身、以身许国的高尚品格熠熠生辉,为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启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更以身示范、立德树人。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青年时赴洛邑问礼于老聃。这也成为古今美术创作中的常见题材,著名如出土于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的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画中孔子头戴进贤冠、手持贽雁,以示郑重;其对面的老子,戴冠着袍,拄杖相迎。二人皆为弯腰施礼之造型,在其中间,还有手推蒲车的小童,似为项橐,相传此人为神童,亦曾指教过孔子。作品体现了孔子转益多师、虚心求教的品格。

  当代中国大地上,许多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砥砺奋进,心怀“国之大者”,不计个人宠辱,成为美术工作者礼赞的对象。王晓明、张伟时、王洪章、郭旗合作的油画《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黄大年》,选取黄大年教授生前调研黑龙江松科二井的场景,彰显其科技报国、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画面中部,黄大年正在听取汇报,神情若有所思。画家有意渲染人物所处的空间氛围,与背景处的钻井平台构成对比,形成极富张力的视觉效果,强化了人物的形象。又如,莫沁杰以吴文俊院士为主人公,通过具象写实的手法,创作了油画《大先生》。画中人物手持拐杖侧身立于讲台之上,正睿智祥和地望向画外,黑板上工整清晰的数学公式,极富形式美感,折射出老先生致力于科教兴国的执着奉献。在这些作品中,美术工作者着力将表现人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代表性元素艺术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中,使画作拥有源于现实的张力与穿越时空的魅力。

  新时代,围绕优秀教师形象与事迹展开的美术创作,不仅使作品成为富有说服力的美育教材,也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积累经验、积蓄人才。

  致敬辛勤耕耘

  涵养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实践……教师们敬业立学的身影成为美术作品中一道动人的风景。

  一批美术工作者自发为“大先生”画像,赞扬其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譬如,刘西洁的中国画《蔡元培》以没骨技法挥洒墨与色,追忆历史烟云中美育倡导者蔡元培的风采。戴泽的油画《画家徐悲鸿》则饱含深情和缅怀之意,恩师挥毫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邓澍也曾为徐悲鸿、吴作人等恩师画像。其中,她为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令人印象深刻。画家定格董希文重走长征路写生采风的一个瞬间:主人公牵着一匹黑马逆风前行、眼神坚定,呼应其以身作则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大胆创新的生动实践。借助传统的创作媒材、创新的表现手法,美术工作者将对师长的敬重呈现得生动而真挚,使之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佳作。

  人民教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给无数人以榜样的力量,也给美术创作以灵感。“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终其一生都奋斗在勤学求真的道路上。90余岁时,即使病痛缠身,他仍坚持每天学习、工作。有感于卫兴华教授的敬业精神,高毅特意描绘了卧病在床的卫兴华坚持与学生探讨学术课题的场景,主人公那专注的神情令人动容。像卫兴华这样坚守耕耘的教师还有许多。刘昌明水彩画《一个教师的工作台》便以细致的场景描绘表达出对教师群体的敬意。贴着泛黄旧纸的墙面、药瓶和墨水瓶之间的教案、脱漆的木桌、一副老花眼镜……画家在此调动了一切能够反映老一辈教育者辛勤伏案的元素,象征着没有直接出场的教师形象。“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近年来,越来越多美术工作者将个人情感与观察思考融入多维度创作,使画作在激发观者共鸣的同时,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称颂大爱之心

  好老师既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古今美术作品中,以大爱之心化育学子的师者形象,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师者之德操,不只体现为弦歌不辍的君子修养,更表现在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对“大国良师”的推重可谓自古而然。传为唐代王维所作的《伏生授经图》便再现了“伏生传书”这一历史典故。伏生为秦博士,焚书之祸时,甘冒生命危险,私藏《尚书》于壁中,而后历经兵荒马乱,却始终不忘守护文脉薪火。待西汉建立,他更以90余岁高龄应诏,口授《尚书》。画中伏生年事已高,瘦骨嶙峋,面容清癯,他坐于蒲团上,伏案指点经卷,似正向人讲解义理。通过这一场景刻画,观者仿佛可以感受到伏生的惊人毅力和生命热情。

  近代以来,“教育为公”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推崇。其倡导者、教育家陶行知,也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对象。吴为山雕塑《陶行知先生像》便展现了一位敦厚祥和、胸怀天下的师者形象。人物左手持书,右手抬起,身姿微微前倾,仿佛正在阐述其教育理念,鼓舞着莘莘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怀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爱心,许多教师“择一事终一生”。如“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四十余载,帮助一批又一批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有感于她的大爱之心,不少美术工作者以其为主人公,通过中国画、油画、连环画等多种形式,表现她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的师者风范。连环画名家胡博综相继创作了两套连环画,以细腻的艺术语言展现张桂梅心怀热爱、躬耕山乡的感人事迹。赵晓东油画《清风抚过山梁》、吴绪经中国画《云端学校的师生们》等作品则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表达对乡村教师的敬重以及对我国教育事业呈现新气象的欣喜。

  教育之光,薪火相传。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向图画中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新时代的“大先生”再道一声:老师好!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版式设计:蔡华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